敦煌吐蕃文书中“色通(Se tong)”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吐蕃文书中“色通(Se tong)”考

敦煌吐蕃文书中“色通(Se tong)”考   内容摘要:敦煌吐蕃文文书中出现地名色通(se tong),应该是敦煌汉文文书中的西同,即今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苏干湖及其附近地区。吐蕃统治时期在该地设有敦煌通颊色通巴(mthong kyab se tong phavi)军事部落,由吐蕃、吐谷浑、党项、汉等部族成员组成,西同(se tong)亦即敦煌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墨离川、墨离海地区。   关键词:se tong;西同;苏干湖;墨离川;墨离海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2-0066-07   英藏敦煌吐蕃文文献中出现有地名se tong一词,对于其具体地理位置,学界曾有所研究[1][2][3]。笔者拟运用敦煌汉藏文献和传世史籍的有关记载对se tong一词的含义、地理方位再做一些探讨,提出一点自己的意见,求正于方家。   一 se tong与西同   首先将有关se tong的史料记载列出如下:   1.Vol.69,fol.84《吐谷浑王国编年史》第16—20行记鸡年(709—710)夏,莫贺吐浑可汗定居于色通(se tong)[4]。   2.P.t.1094是一件《博牛契》,买卖双方分别是stong sar gyi sde lig yul rje gol“悉董萨部落李玉来主仆”和mthong kyab se tong phavi stong pon lho blon klu sgra bran an pevu tig“通颊色通巴之千户长洛·论矩立扎之奴安保德”[5][6]。   3.S.0228号吐蕃文合种田地契约文书中有: mthong kyab se tong phavi sde “通颊色通巴部落”成员卡甲桑笃笃(vkal vgrav bzang tevu tevu)与僧人张兰永(dge slong cang lang nyan)合种田地立契,他出土地,僧人出农具耕牛,种子人工二人平摊,收成二人平分[1]145,447。   4.甘肃敦煌、兰州等地收藏的《无量寿宗要经》写本Nos. 21,22:mthong khyab se tong pavi sde gu rib lha btsas “通颊色通巴部落谷日·拉匝”[7]。   5.P.t.1174:mthong khyab se tong“通颊色通”[8]。   6.P.t.1297(5)号借马契约则有借马者se tong pavi sde“色通巴部落”的skyo yang legs[6]62-63。   7.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藏敦煌藏文《无量寿宗要经》写本Nos.186,193,195,196,   197,198,209,210,211: se tong pa “色通巴”{1}。   8.P.t.3501,3754,4002,4039《无量寿宗要经》写本题记:se tong/ se tong pavI“色通巴”{2}。   最先注意到se tong一词并对其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学者托马斯,他把S.2228中的“色通”(se tong)看成地名,并且和英藏藏文文书Vol.69,fol.84《吐谷浑国编年史》所记吐谷浑可汗夏宫所在地se tong联系起来,将其比定为《新唐书》卷43下《地理志》贾耽所记罗布泊地区的七屯城[1]13,28,144-146,399。荣新江先生认为:既然从贞观到开元,罗布泊地区包括七屯城在内的诸城镇,一直是中亚昭武九姓的移民聚落[9],而且后来还是沙州直接管辖的范围,不可能是吐谷浑的领地,当时的吐蕃、吐谷浑只能在萨毗泽南面一带活动。另外,把地处炎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七屯成当作吐谷浑可汗夏宫,不合常理,而且七屯城在吐蕃时代的文献中一般称作nob chung(小罗布)。所以《吐谷浑可汗编年史》中的色通应当位于吐谷浑的大本营——青海湖与河源一带。荣先生进而认为沙州的通颊色通巴部落,或许就是来自黄河河源地区的下勇部所包含的九通颊部落千户当中,色通巴原为九部落之一,而沙州的色通巴部落可能是驻扎下来的原色通巴部落,也可能是由一部分原色通巴部落成员为骨干并组织沙州通颊人而形成的新部落[2]131。此后吕建福先生又发表意见认为:“色通(se tong)或指森部落所处鄯善萨大慕兰一带,鄯善、且末仍有大量的土浑部落。”即色通(se tong)在西域鄯善地区。吕先生后又称:“西同之名,《张淮深变文》中作西桐,在甘州与酒泉之间,并说西桐海畔。吐谷浑国的西同之地,疑即藏文文书中的se tong,均为土族语[sur k’un]一词的音译,意指沼泽低洼之地,而苏干湖东北部正是沼泽之地,现名‘苏干’,亦与土族语[sur k’un]之音相似,应即古地名遗留。由西同向西南到吐浑国内,其地也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