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PPT.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PPT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氨基酸按侧链R基的极性分为:;记住:20种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式,三字母符号。 例题: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赖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 2、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Ala Glu Asp Cys 3、是非题: 1)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α-称碳原子。 2)自然界的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均由L-氨基酸组成。;2、氨基酸的酸碱性质;;;离子交换树脂;6、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一级(10)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中以肽键相连的氨基酸序列。 二级(20)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一些规则片断,α-螺旋,β-折叠, 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 ; 三级(30)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借助各种非共价键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的紧密球状构象。 四级(40)结构(quaternary struture) :指寡聚蛋白质中各亚基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测定多肽链的数目;酶裂解法: 蛋白水解酶可以用于肽链的断裂。 最常用的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嗜热菌蛋白酶,梭菌蛋白酶等等。;; α-螺旋结构要点: (1)螺旋的每圈有3.6个氨基酸,螺旋间距离为0.54nm,每个残基沿轴旋转100°,上升0.15nm。 (2)第n个肽键的羰基氧与远在第(n+4)个氨基酸氨基上的氢形成链内氢键(hydrogen bond),氢键的走向平行于螺旋轴,所有肽键都能参与链内氢键的形成。R基伸向螺旋的外侧。 (3)螺旋中每个α-C的ψ和Φ分别在-47°和 -57°。 (4)99%是右手螺旋。 ;;;100;;第二章 核酸化学;;;Watson的双螺旋结构要点: 1、两条反向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条中心轴呈右手螺旋盘绕。 2、磷酸和脱氧核糖链在螺旋的两侧,碱基在螺旋的中间,两条链的碱基两两配对,A与T形成两个氢键,G与C形成三个氢键。 3、双螺旋直径为2nm,相邻两对碱基垂直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中有10对碱基每圈螺距为3.4nm。 4、在双螺旋的表面形成大、小两个凹槽分别称为大沟、小沟。 5、两条链借碱基之间的???键和碱基堆积力牢固的连结起来,维持DNA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不同类型: Watson双螺旋结构被称为B-DNA。除此之外还有A型和Z型等等。 Z型双螺旋是左手螺旋。;DNA双螺旋结构的维持力: 氢键 碱基堆积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7、核酸的紫外吸收 在2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 DNA和RNA的定量测定和纯度测定 测定纯度:通过测定A260/A280的比值鉴定纯度,纯DNA比值大于1.8,纯RNA比值大于2.0 ;8、 增色效应:核酸的光吸收值比核苷酸光吸收值的和少30~40%,当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光吸收值显著增加(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核酸复性后,光吸收值又回复到原有水平(减色效应)。 Tm:通常把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DNA的Tm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DNA的均一性  (2)G—C之含量 (3)介质中的离子强度 ;9、定糖法 原理:根据RNA中的核糖,DNA中的脱氧 核糖的颜色反应可以对RNA和DNA进行定量 测定。 DNA的测定用二苯胺法;RNA的测定用地衣酚法。;第三章 酶;;;;;;;5、Km的求法: 1)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抑制作用的类型 ;;;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结合,不妨碍酶与底物的结合,可以形成ESI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能进一步转变为产物。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的方式解除。 ③反竞争性抑制作用:酶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形成ESI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能分解为产物,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 1)竞争性抑制作用;2)非竞争性抑制剂:;3)反竞争抑制作用 米氏方程变为: ;;第四章 维生素;;;第五章 糖代谢;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