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化学课件-绪论(第五版)PPT.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课件-绪论(第五版)PPT

* Biochemistry 普通生物化学 * 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五、学习方法 * 器官(肝脏) 消化系统 窦状小管 肝细胞 细胞核 分子(DNA)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所有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生命过程中物质及能量变化规律的学科。 * 原子 分子 基本生物分子 生物大分子 超分子复合物 细胞器 细胞 组织 器官 生物 生物个体 生物体的形成过程 * 动物细胞 粗糙性内质网 植物细胞 核糖体 原生质膜 细胞壁 原核细胞 * 1.中国:古代4200年前已开始造酒、酿醋、做豆腐 2.世界:生化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有了一 定发展才出现的 3.生化发展史: (1)静态生化:18世纪下半叶开始,主要工作: 组成、结构、生理功能 (2)动态生化:1930年后研究代谢过程 (3)50年代后:分子 生物学、蛋白质、核酸、 DNA—双螺旋模型—分子遗传学 生化在几十年中飞速发展,在较短年代里集中着大量科学发现。其中很多都称的上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里程碑,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家因此获得 诺贝尔奖 二、发展简史 * 1903年,Neuberg 首先使用“生物化学”一词; 1944年,麦克劳德(Macleod)和麦卡蒂(Mc Carty)(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Watson和Crick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5年,Sanger (英)确定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 1973年,基因重组技术建立.(美); 1975年,英国人F.Sanger设计出DNA测序的双脱氧法;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2年,美国人S.B.Prusiner 在患羊瘙痒病的羊体内发现蛋白质感染因子-朊病毒(prion)。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获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00年, Human Genomic Project (HGP)完成; * 2002~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原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规律 。 罗伯特·霍维茨(英国),悉尼·布雷内(美国),约翰·苏尔斯顿(英国) *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人 美国人 2003~化学奖 获奖原因: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 * 2004~化学奖 获奖原因:发现了蛋白质降解过程的机理 。 以色列: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美国:伊尔温-罗斯 * 澳大利亚科学家 J. Robin Warren 和 Barry J. Marshall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 克雷格?梅洛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 马里奥-卡佩奇 马丁-埃文斯 奥利弗-史密斯 2007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马里奥·卡佩基 马丁·埃文斯 奥利弗·史密斯 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公布 德法科学家“平分”奖金. 成果:楚尔豪森发现人乳头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将获得总共140万奖金中的一半。而两名法国人西诺斯和蒙塔尼耶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将分享剩下的70万美元 2008年化学诺贝尔奖得主? * 2009年,美国3名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果: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 2010年? 人类端粒DNA结构 * 2010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998年7月20日,罗伯特·爱德华兹与两名试管婴儿索菲和杰克·埃梅瑞在伦敦庆祝他们的两岁生日。 因“开发体外受精技术”的成就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K.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以及连接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结合位点。 瑞典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