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梁甫行 曹植 东汉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 刘桢东汉 走近作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yīng)扬并称“建安七子”。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ín)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理解性默写 《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精神的句子是: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赠从弟》中与其意思相似 的诗句是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情感提升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梁甫行 曹植东汉 【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今山东莘县,一说甄诚),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6】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7】翔:绕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 穿梭毫无顾忌。 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移 居(其二) 陶渊明 ? 移居(其二) ? 陶渊明 东晋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 zhēn zhuó )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xiá zhé)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zī )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写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公元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磁波在水-空气两层媒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pdf VIP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化工技术服务合同8篇.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VIP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修订内容概述 .pptx VIP
- 2025北京朝阳劲松街道招聘城市协管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附件1: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申请表.xls VIP
- 牙科防辐射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广东省佛山市H7教育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数学试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