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新_1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总论新_1课件

感染病的发展简史 至20世纪末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感染病 19世纪末细菌学几乎占领了整个医学舞台 抗生素应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 20世纪70年代西方医学界曾认为,感染病学学科正在消亡 1981年艾滋病(AIDS)等新发感染病(EID)敲响了警钟 目前EID与民众/政府、政治/经济密不可分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谱 (infection spectrum)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混合感染(co-infction) 重叠感染 (super infection)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它不涉及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 外部屏障: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如溶酶菌、气管黏膜上的纤毛,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1. 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游走的大单核细胞,肝、胆、淋巴结及骨髓中固定的吞噬细胞和各种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它们都具有非特异性的吞噬功能,可清除机体内的病原体。 2. 体液因子:包括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酶菌、纤连蛋白和各种细胞因子。这些体液因子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清楚病原体。 发生与发展 (一)侵入门户:病原体的入侵门户与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如志贺杆菌和霍乱杆菌都必须经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必须经伤口感染,才能引起病变。 (二)机体内定位:病原体侵入并定殖后,可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如恙虫的焦瘕,也可在远离入侵部位引起病变,如淋巴结炎、肝炎等。 (三)排除途径: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病原体排除途径,有些病原体的排除途径是单一的,如志贺杆菌只通过粪便排出;有些是多方面的,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既能通过粪便又能通过飞沫排除;有些病原体则只存在于血液中,如疟疾只有被虫媒叮咬或输血注射才能离开人体。 流行性 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各种特征,如血吸虫只呈地方性流行。 传染病的发病可分为散发性发病、流行和大流行。 流行是指发病率水平显著高于一般水平时; 大流行是指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 爆发流行:当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时。 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指些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定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再燃和复发可见于伤寒、疟疾、痢疾等病。 发热 临床上可于口腔舌下、腋下或直肠探测体温。 口腔和直肠需探测10分钟。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程度可分为:1、低热:体温为37.5-38度。 2、中度发热:体温为38-39度。 3、高热:体温为39-41度。 4、超高热:体温为41度。 发热 常见的热型有: 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度以上,而且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度,如伤寒、斑疹伤寒等; 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度,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如:流行性出血热等;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的体温曲线类型,如:布氏菌病等。 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发疹 许多传染病在发热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 包括外疹和内疹(黏膜疹)两大类。 疹子出现的时间,1水(水痘、风疹)、2星(猩红热)、3麻(麻疹)、5斑(斑疹伤寒),6伤(伤寒); 出疹的顺序及分布,水痘多分布于躯干,麻疹的皮疹先出于耳后、面部,然后向躯干、四肢蔓延,同时有黏膜斑(科普利克斑)。 疹子的形态 斑丘疹:斑疹呈红色不凸出皮肤,可见于斑疹伤寒、猩红热等。 玫瑰疹属丘疹,呈粉红色,可见于伤寒、沙门菌感染等。斑丘疹是指斑疹与丘疹同时存在,可见于麻疹、登革热、风疹、伤寒、猩红热及科萨奇病毒感染等传染病。 出血疹:称淤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流脑、败血症等传染病。出血疹可相互融合形成淤斑。 疱疹:多见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亦可见于立克次体痘金黄葡萄球菌败血症等。若疱疹液呈浓性则称为浓疱疹。 寻麻疹: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蠕虫症移行蚴、丝虫病等。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感染病的治疗 支持治疗 病原治疗 免疫治疗 其他治疗 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明显降低,传统传染病逐渐减少 部分传染病“回潮”:霍乱、伤寒、结核病、脊髓灰质炎 少数传染病呈增加趋势:梅毒、淋病等STD 发现较多新传染病:艾滋病、中毒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