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不老》教案.docVIP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不老》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不老》教案

教学内容 青山不老 课时 一课时 基础目标 能正确认读“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保护自然,共建和谐生态的意识。 发展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保护自然,共建和谐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道理,告诉学生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预习案设计 1.流利地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土炕 肆虐 盘踞 淤泥 绿洲 荡漾 铁锹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晋西北 我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是 我认为比较难写的词语是 3、课文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个奇迹?请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4、预习了课文,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第 1 课时 课时 目标 教学预设过程 学生活动 个别关注 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出示青山的图片,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让你想到了那些四字词语? 师:在这片林海的背后,是一位瘦弱的老者,用自己的双手,培育起一株株树苗,用自己的精神,实践着人与自然最为朴素的关系,用自己的事迹,书写着青山不老的传奇。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三、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1、师:课前我们已经作了预习,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些词语,等会老师进行抽查。土炕 肆虐 盘踞 淤泥 绿洲 荡漾 铁锹 归宿 奇迹 险恶 价值 晋西北 2、 请每组三号同学起立,依次读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正确了吗? 3、齐读上述词语。 4、谁能根据以上的词语、短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位老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变成了(绿洲),创造了(奇迹),实现了(价值)。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奇迹” 师: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用_____划出有关句子。 读通课文,感受奇迹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奇迹 师: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为什么找这一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预设:生1:我从这些数字感受到老人虽然身单力薄,却做了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师:这样的老人让你感到——(敬佩)带着敬佩读 生2:这些数字说明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师:这位老人让你感到——(肃然起敬)带着你的体会读。 师: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老人做到了,所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读 (齐读) 2、师:单单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已经可以切实受到震撼,那么文中具体是怎么描写这番景象的呢?我请一位同学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段话好在哪里? 预设:生: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的葱郁。 师:你愿意来读一读吗? 师: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才会如此美,你看看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在何处? 生1:把土炕比坐船 师:这船是在哪里穿行? 生:绿色的波浪,作者把树林比喻成绿色的波浪 师:你来读 生2:风吹过的声音比作涛声,我觉得非常形象 师:观察很仔细,你肯定能读好这个句子。 生3:太阳照耀在树叶上发出的光比作波光,作者写得很生动 师:那你就把它读生动。 师:多么优美的环境,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林海,徜徉在仙境中,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齐读—— 3、师:这样的绿洲,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就拿舟山来说,城市中的绿地面积也是逐年递增,为何单单称文中的绿洲为奇迹呢? (因为当地的环境恶劣)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有没有感受特别深的语句? 出示: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怪物盘踞之地。 生:我感受到这里的环境非常恶劣。 师:这里的化境确实十分险恶(补充资料) 出示: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