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输血进展_讲稿详细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临床输血进展_讲稿详细讲解课件

儿科临床输血进展 ;输血是一种古老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抢救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输血技术的发展一波三折,人类曾为此付出惨痛的教训,至今依然象一把双刃剑,有着双重的作用:益处和弊端 ;输血的发展 史 1492年有人曾提出 1628年英国威廉.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进行狗与狗之间输血,1667年羊与人输血 1668年法国 Denys将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患者导致患者死亡 。法国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 ;1817~1818年-英国 Blundell人与人间输血 并开创了直接输血法,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 10例大出血的产妇有4例救活 此后人们相继发现了红细胞的血型系统和交叉陪血技术,枸橼酸抗凝剂红细胞保护剂,等使血库的建立成为现实 1908年-法国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卡雷尔 用外科缝合线将献血者的血管动脉和受血者的血管连接起来,进行输血抢救。却为后来成功的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础。卡雷尔因此获得了1912年诺贝尔奖。 ;当今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 输全血 → 成分输血; 替补输血 → 治疗性输血; 人的血源性制品→ 生物技术制品; 异体输血 → 自体输血。 ;输血新观念: 输血都有一定风险,血液不是补品,输血会使免疫力下降; 全血不全,比成分血风险更大; 输血越纯越好,减少免疫紊乱及其他风险; 血不是越鲜越好,3~5天的血可视为鲜血; 不提倡用血浆扩容或补充凝血因子,而只用于现有凝血制剂和冷沉淀不能不补充的的凝血因子下降; 白蛋白不宜作补充营养;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必须输血者成分输血,或血浆代用品,提倡自身输血。 ;儿童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与成人临床输血的相同。即可输可不输血者,坚持不输,必须输血者,也应输成分血。 ;一. 输血不良反应: 发生率:2%~10%,死亡率某些国家高达1% ;畔琴淳重哟秩抖装措砖奄者蛾肪敖擂衙间罚酉吭恤蜒岩休联狱柱碰量摧瀑儿科临床输血进展 讲稿儿科临床输血进展 讲稿; (一)免疫抑制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 临床资料多为回顾性,有些结果互相矛盾。 输血可使机体体液,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临床表现为受血者器官移植存活率增高, 复发性流产减少,炎性肠病受抑, 术后感染率明显增加,肿瘤复发率高, 潜在病毒激活等。 机制可能与血中白细胞有关 ;(二)输血传染的疾病 原因 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污染; 献血员血中携带病原体:难以完全避免 1.肝炎病毒 输血后肝炎 为最常见输血传播疾病, 乙肝丙肝,丁肝庚肝。 2 HIV 潜伏期约2~10年,各种血液成分皆可传播 感染机会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 血友病HIV感染率35~70%(1993年前) 3.CMV 我国部分地区人群90%以上阳性 普通人群 临床症状轻或无 3%~67% 高危人群 可发生严重全身CMV感染 新生儿老年体若者;器官移植,免疫缺陷者 ;4.细菌 输血过程中发热>38.5℃, 常伴感染性休克、少尿及DIC, 死亡率高, 污染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 5.寄生虫 疟原虫,丝虫病,锥虫病,弓形体病,包虫病等;(三) 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1.急性溶血反应 输血后24h内发生,多立即发生。 死亡率1/19万。 严重者常因ABO不合, 表现 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烦躁,发热,畏寒,胸背疼痛,面红,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低血压,血红蛋白尿等,严重者急性肾衰,休克,DIC. 新生儿早产儿或大剂量镇静者表现极不典型。; 治疗 立即停止输血;标本送检; 补液以防肾衰 ,生理盐水维持血压及增加尿量, 改善肾血流 速尿、血管活性药物 已发生肾衰者 相应处理 处理凝血机制异常 早期应用肝素 ;2. 迟发性溶血反应 发生率 是急性溶血反应的5~10倍, 表现 一般较轻,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也有致死者 多发于输血后2~10天, 表现为发热,贫血加重,黄疸,偶见血红蛋 尿,甚至肾衰。 机制 回忆性抗体反应,多为Jka, Rh抗体 ,也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