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痛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痛经课件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病例讨论: 女,19岁, 主诉月经期腹痛剧烈,需服镇痛药并卧床休息。平时月经周期规律,基础体温双相型。肛门检查:子宫前倾前屈位,大小、硬度正常,无压痛,两侧附件(-),分泌物白色。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护理措施有哪些?   第3节 痛 经 概念: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者,称为痛经。 分类: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病因:  ①PGF2α含量增高是痛经的主要因素。②内在或外来的应激因素。   二、临床表现 常见于青少年期 可发生于经前、经后,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 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疼痛。部位在耻骨联合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苍白,出冷汗 妇科检查无异常 三、治疗 1.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疗法 2.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四、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与诱发痛经相关的因素、疼痛的性质、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与月经的关系及疼痛的伴随症状。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评估  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月经期子宫收缩,刺激痛觉神经元有关。 2、恐惧:与长期痛经造成的精神紧张有关。 3、睡眠型态紊乱:与痛经有关。 七、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     保持清洁,经期禁止性生活,合理休息,加强营养 2、心理护理     关心并讲解有关痛经的生理知识 3、减轻疼痛     镇痛药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概述 定义 对象:初潮后至绝经前时期的女性 时间:经前——经期——经后 部位:小腹(或少腹)、腰骶部 程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 好发对象:青年妇女 定义 概述 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 分类 病变,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急慢性盆腔器官炎症或子宫颈狭窄 阻塞、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前倾 或后倾等。 病因病机 不通则痛---实证(气滞、寒凝) 不荣则痛---虚证(气血不足、 肝肾不足) 评估要点 二、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三、胎动不安 四、堕胎、小产 辨证论治 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辨证论治 兼症 时间:通过疼痛的不同时间定虚实 性质:通过疼痛和月经的不同性质定虚实 辨证论治 实证(行经前期或经期、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 气滞血瘀:血块,排出痛减,伴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 寒湿凝滞: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脉沉紧。 辨证论治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与任脉经穴为主。 中极—任脉穴,通调冲任之气, 散寒行气。(局部取穴) 主穴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 止痛。(远部取穴) 次髎---活血调经,暖胞宫(经验穴) 辨证论治 实证 配穴: 寒凝----归来、地机,专治女子阴中寒 气滞----太冲,肝经原穴输穴,疏肝理气 腹胀----天枢,大用肠募穴,舒通腑气。 胁痛----阳陵泉、光明。 胸闷----内关 辨证论治 实证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辨证论治 虚证 (行经后期、隐痛、喜按、色淡、量少) 气血不足:面色苍白,乏力,懒言,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 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 辨证论治 虚证 治疗原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气海---任脉穴,暖下焦,温养冲任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阴经之交会穴, 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 足三里---补益气血 辨证论治 虚证 气血亏虚---脾俞、胃俞 配穴 肝肾不足---肾俞、肝俞、太溪 头晕耳鸣---悬钟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其他疗法 耳针:内分泌、交感、神门、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肾、腹。 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液,穴注体针之穴位 皮肤针:下腹任脉、腰骶督脉、肾经、胃经、脾经、膀胱经穴。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其他疗法 皮内针法:气海、三阴交、阿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