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五、神六、神七。神八、天宫一号
从神五到神七:中国人永恒的记忆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5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首次问天到太空漫步的跨越。
三次载人飞行,是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永恒记忆。神七飞船的成功返回,再次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经典的一幕幕。
3次发射:大漠绘丹青
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见证了神舟每一次壮丽的起飞。同样的发射塔架,同样的船箭组合体,3次发射却如同3幅色彩各异、浓淡有别的中国画。
神舟五号——
白天是从夜晚开始的。2003年10月15日9时,一轮淡淡若无的圆月还挂在万里无云的晴空,金色阳光已经铺满了天空下的原野。
“5、4、3、2、1……点火!”火箭橘红色的烈焰划破了秋日的戈壁长空,尔后变成一个小小的亮点,飞出了人们的视线。
离开发射场时,火箭在天空留下的一抹白烟,汇成了一条龙的形状,久久不曾散去……
神舟六号——
黎明前的一场雪,没有在戈壁滩上留下任何痕迹。天空中,灰白色的低云层层叠叠。
2005年10月12日9时,火箭起飞,一路破云而入,在天幕上划出了一道亮白色的弧线。
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坐在火箭箭体上往下看”这个不可能的动作的画面,实时传回地面。
神舟七号——
无边的夜色中,58.3米高的船箭组合体和105米高的发射架散发着水晶般的光泽。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火焰从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托举着神舟七号的火箭缓缓升空,尔后加速飞行。
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长空。神舟七号如同一颗星星,消失在了墨蓝色的天幕之中。
北京飞控中心的大屏幕显示,3名航天员以半卧姿势躺在座椅中。火箭高速飞行中,他们神情轻松,或专注地盯着仪表板,或翻看飞行手册,或向地面人员挥手……
3次旅行:生活更美妙
如果说杨利伟还是有些小心翼翼地开始太空生活的话,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2天又20小时的飞行,如同一次更为轻松、美妙的旅行。
神舟五号——
杨利伟抬起手臂,揭开头盔的面罩,面对摄像机做了一个“V”字形手势。他拿起书和笔,随即松开,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飘浮起来。
该吃早饭了。杨利伟拿出一块像水果糖一样的食物,轻轻咀嚼着,还用航天服上的塑料吸管吸了一口水……
神舟六号——
飞船飞行第15圈,聂海胜和费俊龙吃起了热腾腾的早餐。食品加热器和“太空马桶”,都是第一次带上神舟飞船。
2005年10月14日16时许,费俊龙半蹲在地上,用双手撑住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前滚翻。
费俊龙笑着看了看正在给他拍照的聂海胜,好像在说:“你不想也来玩一玩吗?”
聂海胜报以腼腆的微笑。
仿佛意犹未尽,费俊龙又翻了3个筋斗。
这4个筋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神舟六号飞行7.8公里/秒的速度计算,费俊龙一个筋斗“翻”了约351公里。
神舟七号——
飞船刚刚入轨,翟志刚就迫不及待地放开手中的飞行手册。刘伯明轻轻一碰,手册在空中慢慢地翻转起来,景海鹏随即放开了绑在另一本手册上的笔。
神七飞行的3天里,这成了一个乐此不疲的游戏。
仿佛是为了弥补费俊龙在神六飞行中“照片拍得太少”的遗憾,2008年26日13时30分,景海鹏拿着相机到飞船的左舷窗开始了一串连拍。大概是对照片不太满意,他在检查了一通之后,再次贴着窗猛按相机按钮。
3分钟后,景海鹏把原本已经打开的返回舱舱门往下一拉,双手举着相机拍摄他的两位同事。接下来,他的拍摄角度,又转移到了飞船的右窗。
此时的神舟七号,正飞翔在中国的上空……
3次任务:实现新突破
3次载人航天飞行,都担负着突破关键技术、考核各大系统的任务,并先后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神舟五号——
飞行为杨利伟安排了两次睡觉时间,但他只睡了半个小时——他想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失重实验。
“我把飞行手册、摄像机皮包、笔和电池板这些东西抛在空中,用手轻轻一推,它们就会飘动旋转,非常有趣。我还解开束缚带让自己飘在空中,一会儿倒立,一会儿旋转,尽可能做各种动作,体会身体的感受。”
这一切,都被杨利伟记录下来并带回地面,成为此后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宝贵经验。而从他进入太空的那一刻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飞行第一天,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第二天,他们又进行了穿舱实验。
费俊龙拉着扶手和助力绳站起身来,用力把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拉开,头先脚后地进入轨道舱;聂海胜则从轨道舱到返回舱来回穿梭。他们以鱼儿在水中轻轻游动般的姿势,顺利完成了3次穿舱试验。
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进行航天医学空间实验研究,第一次进行压力服穿脱试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
神舟七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