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欣赏

* * 观赏距离之三:心理距离 旅游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的审美态度,应与现实生活或工作态度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将景观作为一个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关照,在游赏目的的指引下完成旅游审美活动。与旅游活动无关的状态离旅游者越远,越有利于缩短旅游者与景观对象的心理距离,全身心地投入到景观审美体验和感知中。这就意味着旅游者与景观对象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容易进入审美状态,得到美的享受。 * * C、观赏的角度 景观观赏的角度,是指旅游者与旅游景观之间构成的不同视角与方位。角度不同,观赏到的景观效果不同,有时会看不到或体会不到景观的美。 ▲角度的转换是视角的变化。可分正面观赏和横向观赏,对观赏对象可取平视、仰视和俯视。(仰望峭壁、俯视水波) ▲角度的转换表现于动静、主客转换中获得别样意趣。(船上观景,景物“看”我) * * 平视: 视线前方延伸,欣赏开阔的景观。极目远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平视黄山云雾,“冲融而飘飘茫茫” * * D、观赏的时间 许多景观会随着季节、时间、天气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善于把握最佳观赏时机。(如云海、红叶等)。 * * (1)美感分析 A、 飞动之美 B、 空间之美 C、 意境之美 * * 龙虎鸟蛇等生动动物形象的古代雕刻。(古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唐朝以后植物花纹雕刻才逐渐兴盛)。汉代开始,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带翅膀的雄壮动物的绘画雕刻。古典建筑斗拱俊柱,飞檐起翘。 深层哲理、观念形态 (文化层次) 艺术形象建筑形象 A、 飞动之美 * * 颐和园万寿山后山的石狮 * * 颐和园北海 (龙纹、龙爪、飞舞) * * 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为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园林建筑中多采用各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 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境界。“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B、 空间之美 造景 借景 * * 自然山水为主体,辅以建筑;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指导思想,夸富尚奇为辅。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体物” “意匠经营” C、 意境之美 意境特征:变化(季相、时相、气象、龄相)、艺术综合体(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刻等) * * 体物 “意匠经营” 布局、裁剪 立意 * * (2)如何欣赏? 对基本构景手法的理解 * * 谢谢大家! * * 借景实例 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 * * ■旅游资源的评价 1、评价内容 2、评价方法 (1)定性 (2)定量 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析、比较和评判。 * * 1、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的特色: 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到之处。是评价该地区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价值主要包括艺术、美学、观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等;功能是与其价值相呼应的。 (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 资源密度大,地域相对集中,主体旅游资源突出,同时配套其他异类旅游资源,其旅游开发的价值较高。 * * (1)定性评价 经验法。基于大众法或德尔菲法对游资源质量的个人体验得出的评价结果。 A、“六字七标准”评价法(黄辉实) 从资源本身:美、古、名、特、奇、用。 资源所处环境: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 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 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 * B、 “三三六”评价法(卢云亭) (1)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科学 考察价值 (2)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3)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地域组合 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 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 * * (2)定量评价 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 A、层次分析法 B、五级分类法 C、5A级评价法 * * 将复杂的旅游资源评价分成若干个具体的评价层次,从而构成旅游资源评价的模型树,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等评判级别,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归于判断,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综合、检验,排出最后的结果。 A、层次分析法 * * O C2 C3 F6 C1 F1C F2 F2 F3 F4 F5 F7 F8 F9 F10 S1 S2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3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资源价值 景点规模 旅游条件 观赏特性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景点地域组合 旅游环境容量 饮 食 交通通讯 旅游商品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