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学课件消化系统疾病
一、 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 1.组成 消化管:口腔—肛门 消化腺:涎腺、肝、胰及消化管的 粘膜腺体 2、消化管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第二节 胃炎 胃 炎 胃炎是胃粘膜的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⒈急性刺激性胃炎: ⒉急性出血性胃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⒈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⒉长期慢性刺激, ⒊十二指肠液反液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⒋自身免疫损伤。 类型及病理变化 A型与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较 假幽门腺化生 即胃体部或胃底部的腺体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临床病理联系: 1、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胃酸↑ 2、返酸、呕吐:幽门括约肌痉挛 3、嗳气:胃动力 4、X线:龛影 十二指肠溃疡 形态与胃溃疡相似,多位于球部,直径1cm。 合并症 1、出血: 2、穿孔 3、幽门狭窄 4、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 消化系统疾病 胃大体模式图 ⒊腐蚀性胃炎: ⒋急性感染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是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是一种常见病。 1、慢性浅表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慢性肥厚性胃炎 4、疣状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 又称慢性单纯性胃炎。胃窦部最常见, 以胃粘膜浅层内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改变,不伴胃固有腺体萎缩。 病 变 胃镜: 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可伴点状出血或糜烂。 镜下见: 1. 病变主要限于粘膜浅层即粘膜层上1/3 。 2. 粘膜浅层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 浆细胞为主。 3. 固有膜内腺体正常,胃粘膜浅层充血、 水肿或表浅上皮 坏死脱落。 慢性浅表性胃炎 结 局 一般能痊愈,也可发展成慢 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变薄,粘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其主要特征,临床上可有胃酸减少、消化不良和贫血等症状。 胃窦部 胃体和胃底 好发部位 多见 较少见 我国发病情况 与吸烟、酗酒、感染、滥用药物等有关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密切 不明显 与癌变关系 分泌减少,但不缺乏 分泌减少或缺乏 胃粘膜分泌 阴性 阳性 血中抗壁细胞抗体 无 有 恶性贫血 无 有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阴性 阳性 血中抗内因子抗体 B型 A型 病 变 肉眼观:胃镜下三个特点: 1、正常胃粘膜橘红色色泽消失。 2、胃粘膜明显变薄,皱襞变浅,表面 呈细颗粒状。 3、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镜下观: 1. 病变区胃粘膜变薄,腺体变小萎缩、 数量减少,胃小凹变浅,可有囊性 扩张。 2. 固有膜 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可有淋巴滤泡形成。 3. 常出现腺上皮化生现象。 4. 胃粘膜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增生的上皮中,出现分泌粘液的杯 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 细胞时,其形态结构乃与肠粘膜相似,故称肠 上皮化生。 肠化生上皮有杯状细胞和吸收上皮细胞者称为完全化生,只有杯状细胞者为不完全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临床病理联系 胃酸缺乏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贫血: 癌变: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病,是以胃或十二指肠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人。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约占70%,胃溃疡约占25%,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仅占5%。患者多为青壮年,男多于女(约3:1)。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 病因发病机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