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锐得模板-上海敖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 * 上海敖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845-9522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久业路105号D-2 农村供水消毒技术及设备 的选择与应用 提 纲 饮用水消毒技术发展概述 1 农村供水消毒技术及设备的选择 2 农村供水工程消毒设备的应用与评价 3 1.1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天然水体中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多数来源于人及动物粪便。 大肠杆菌 贾第虫 隐孢子虫 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呕吐、 腹痛、吸收不良、 腹泻 为防止介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 1.1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在与饮用水有关的安全问题中,微生物问题列于首位。 微生物污染是农村饮用水污染主要类型,加强消毒是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中国内蒙赤峰:4322人住院 美国密尔沃基:5万多人住院, 108人死亡 加拿大沃克顿:2300多人住院, 7人死亡 介水传播疾病 1.1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4.1.1 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5 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菌落总数(100-500CFU/ml),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或大肠埃希氏菌(不得检出) 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1个/10L)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9.8.1 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 1.2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历史 4000多年前,古印度人 煮沸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 蒸馏法净化 19世纪初 主动利用化学药剂消毒 1820年漂白粉发明 ↓ 二氯异氰尿酸 ↓ 三氯异氰尿酸 ↓ 二氧化氯 物理消毒 化学消毒 1.2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历史 氯消毒 1908年,美国首先将氯用于饮用水消毒。 二氧化氯 直到1971年,二氧化氯从未在饮用水消毒领域广泛应用; 1977年,美国有84个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欧洲有500多个。 臭氧 最早在荷兰应用,1987年美国有5个水厂采用臭氧氧化工艺,1993年臭氧消毒一度热门。 紫外线 1940年前后有人制定了紫外消毒准则,1965年,紫外消毒处理客船饮水得到认可。 1.3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 氯和氯的化合物消毒仍是最成熟的消毒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氯消毒不能实现对两虫的良好控制,此外,还应注意氯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控制。 对于二氧化氯、臭氧,生产工艺成熟性及技术经济性尚不如氯,且关于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对中小规模的供水工程,紫外线消毒时目前最为成熟的物理消毒方法。 新的消毒技术不断出现,包括各种物理消毒法(电场、磁场、超声波处理、辐射等)和新研制的化学消毒剂,但其微生物控制能力、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技术经济性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协同消毒技术(臭氧-紫外、过氧化氢-紫外、臭氧-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碘化钾、超声波-化学消毒)开始有应用。 提 纲 饮用水消毒技术发展概述 1 农村供水消毒技术及设备的选择 2 农村供水工程消毒设备的应用与评价 3 2.1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选择依据 制取工艺 制取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原料购置方便,存储、运输、使用安全。 消毒的效果及持续性 能在既有水质条件下消灭既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有一定持续消毒能力。 消毒成本 价格可接受,运行成本低。 投加量的可控性及可监测性 投加量容易控制,能快速精确检测药剂浓度,以评价消毒效果。 安全性 原料及产物不存在燃烧、爆炸的危险,且消毒间内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的因素。 2.2 各类消毒技术的比较 消毒 方法 制取工艺 消毒效果 成本分析 投加量的可控性及可监测性 安全性 液氯 加氯机投加即可,简单 较好,有持续消毒效果 设备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需过量投加,易检测。 易造成泄漏和爆炸事故,安全性较差。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 计量泵投加即可,简单 设备成本低,但运行费用高 不易控制加氯量,投加孔易结垢堵塞,易检测。 储存时易降解,贮存时间短。运输费用高, 现场发生次氯酸钠 现场电解,较复杂 设备成本稍高,运行成本与液氯相当 液态低浓度投加,可准确控制加氯量。 原材料安全性好,操作按规定使用对环境无毒害,液态投药,安全性较好。 二氧化氯(高纯) 现场发生,稍复杂。 好,有持续消毒效果 原料亚氯酸钠价格高,消毒成本较高 气态投加,不易控制。 原料有爆炸危险,盐酸腐蚀性强,不安全。 二氧化氯(复合或电解法) 现场发生,且反应条件要求多,复杂,纯度不超过50%。 好,有持续消毒效果 成本较低,但生成的二氧化氯纯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