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式应对心理结构及其验证
儒家式应对心理结构及其验证
摘要:此研究从儒家传统出发,在以往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和确定了儒家式应对问卷,并使用抑郁、焦虑、心理韧性和中国人思维方式作为外部效标工具,确定了儒家式应对心理结构的有效性。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儒家应对思维可以分为天命思想、亲挫折思想和责任思想3个维度。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天命思想会增加焦虑,责任思想会降低焦虑:亲挫折思想和责任思想均会降低抑郁和增加心理韧性个人力。研究还发现亲挫折思想与中国人的联系性和变化性思维存在显著正相关;责任思想与变化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天命思想与变化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应对方式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心理健康;思维方式;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011-08
那是??美好的时代
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年头
那是愚昧的年头
那是信仰的时期
那是怀疑的时期
那是光明的季节
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
那是失望的冬天
我们拥有一切
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
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
的方向
——狄更斯《双城记》后记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焦虑和困惑的时代,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后记中所描述的一样。翻开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震惊一时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和南平杀童案馐)还让我们心有余悸;而频繁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也似乎不再是“重大新闻”,究其原因不过是学业困难、恋爱受挫、就业压力等。转型时期的中国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被焦虑和困惑所围绕。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压力和困难,难道我们只能付诸极端,难道我们的文化中没有帮助我们应对的心理资源吗?
100多年前,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也深深地冲击着中国人,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甚至有学者提出过“全盘西化”和“打倒孔家店”的主张。近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让我们与西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却让我们渐渐疏远了中国人立足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智慧。问题出现时,我们习惯于从西方的经验、文献与著作中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以至于我们甚至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早已经蕴含了非常多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因此,已经有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发出了呼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精华!”(郑小风,2006;耿相魁,2007;詹万生宁武杰,2006)。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佛教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其主体是儒家文化(HuangCharter,1996;汤一介,2009;杜维明,2001)。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所表现出的应对思维体现出独有的儒家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对压力应对的研究是过去20年中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量的西方学者探讨过关于应对的问题(Somerfield&McCrae,2000)。从引发应对的压力来源来看,应对的问题被概括为6类:人际关系、学业、疾病、工作、疲劳、其他(Gunthert,Armeli,Cohen,1999)。从应对方式看,Lazarus(1993)将其划分为8种主要方式:面对型、隔离型、自我控制型、社会支持型、接受责任型、逃避一回避型、计划问题解决型、积极再评价型。目前最为流行的观点是Lazarus(2000)的分类方法,他把应对方式分为“以问题为中心”、“以情绪为中心”和“回避”3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应对上存在着不同(Cross,1995;Connor-Smith,et al,2007;Morash,et al,2008;杨宝琰万明钢,2008)。Lazarus(1993)曾指出,西方文化更认同问题为中心的应对而不是情绪为中心的应对。Attila(1995)发现,欧洲国家的青少年与印度和也门的青少年在应对策略的选取上存在差异。Bjorck等人(2001)发现,欧裔、韩裔和菲律宾裔的美国大学生在检验压力评价方面存在差异。Cole等人(2002)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情绪应对策略上存在不同。Kim等人(2008)发现,亚裔美国人比欧裔美国人在应对压力源的情况下更不愿意向亲密关系求助。因此,结合中国文化特点,探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应对思想就非常有意义。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主流,体现在多个领域,如政治、伦理、人生哲学等。许多学者认为,其基本思想是“成人”(成中英,2001),而这个核心所表现出的具体问题,就是面对挫折与面对挫折时候的应对(景怀斌,2006)。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如孔子、孟子、二程、朱熹、王阳明等,都生活在困境中,在很多儒家的经典中,都包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