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自然观影响因素探析
孔子自然观影响因素探析
孔子历来被称为“圣人”,《论语》被作为“圣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很长时期里占主导地位,其中的教育、政治思想尤为人所重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思想发展的起源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源头,孔子的思想、思维结构、个人偏好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为了更明晰地解构出孔子思想对中国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笔者没有把孔子视为一个“圣人”,而是把他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乱世中一个坚守自己理念的知识分子来看,主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周公礼乐制度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角度,力求探究孔子自然观的影响因素,从侧面了解孔子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
一、《论语》中闪现的自然观
1.天人观
孔子的自然观首先反映在天人关系上,他对“天”和“人”之间关系的态度是有些矛盾的。孔子敬“天”,却不接近“天”,“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可以说明他对自然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说明孔子对“天”持一种敬畏态度;“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孔子将天与命结合起来,同时承认“天”是一种特殊力量的存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天是不说话的,但万物照样运动。这种近似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态度的形成,一方面是孔子受当时小农经济社会状况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孔子受周公礼乐制度的影响。
2.鬼神观
对于鬼神,孔子是不谈论并且避免别人将精力用于这种虚无东西上的。樊迟问之,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篇》),即是说“致力于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敬重鬼神而不亲近它,这可以叫做聪明了”。这句话凸显了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敬”但不亲近,他告诫樊迟应该把重心放在人事上,这样才是有智慧的。同样,季路问怎样侍奉鬼,孔子说:“没有能够侍奉好人,哪能去侍奉鬼?”季路再问孔子怎么看待死,孔子说:“不懂得生,哪懂得死”(《论语·先进篇》)???这着重说明孔子对社会现实、“命”的看重,但更表明孔子对没有根据的东西的不屑态度。
3.对自然秩序的认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即(国君)以德施政,那么就如同北极星处在高位,众多星星围绕它旋转,毫不紊乱,成为有秩序的天象。在这里孔子已经注意到北极星和众星的关系,但却以这种关系来比喻人间君主和周围人的关系,以这种有秩序的天象来比喻社会的有序,而没有继续探究、解释自然的这种有秩序性,也就丧失了探究自然的机会。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科学的发展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意识形态结构。可以说,孔子偏文学性的感性思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方向,这也是造成近代中国科学远离世界的一个因素。
4.孔子的科学精神
子绝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即孔子完全没有这四种毛病:臆想揣测、事先定论、顽固不化、自以为是。孔子虽“述而不作,好而怀古”(《论语·述而篇》),但其疑古、“扣其两端而竭焉”,敢于对古代人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追根究底,这是不盲从的科学精神;孔子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论语·阳货篇》中的“割鸡焉用牛刀”的对话就是证明。科学即是追求真理的非直线发展,在追求真理、探究世界的过程中需要这一精神,可是后世的知识分子在学习孔子的思想时,往往注重入仕多于独立思考,忽略了孔子的这种科学精神,尤其是明清时期的考据之学,他们片面理解孔子的“好而怀古”,遂埋头于古代典籍中,从中寻找认识、解释客观事物的理论,却在不加证伪的理论上再叠加没有实践的理论,从而忽略了对现实世界的科学探究、解释和验证。
二、孔子自然观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春秋时期,主要的诸侯国基本位于今天的山东、北京、河南、山西、陕西、安徽南部、湖南和湖北、江苏中南部和浙江一带。由这一分布可以看出,主要的政权沿黄河、长江流域分布。其次,中国的地形特点是西北多高原、山脉阻隔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再次,就气候条件来讲,雨热同期,便于农耕。所以这样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区域和认知视野。人们一方面安于现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地形高山阻隔,对外联系通道少,只能依赖于土地,靠“天”吃饭,由此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内敛性。与此相对的是,古希腊大陆多山,岩石裸露,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宜农耕;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多,通过航海与外界交流,但航海环境恶劣,要求了解大自然。严峻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希腊哲学以自然探索为中心,自然环境这一特征对早期希腊哲学“自然本体论”的形成有着某种难以否定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