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风险估报告材料
二、隧道概况
1、隧道简介
XX隧道位于XX县XX新区XX村,出口位于XX市XX区XX镇。全长120m,为单洞双线隧道,是XX线铁路上最长的隧道和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进口里程DK156+3,出口里程DK168+388。除进出口段浅埋外,洞身一般埋深大于100m,局部地段埋深大于400m。隧道采用无碴轨道明洞工程及斜切段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隧道建筑材料按主体结构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要求选取。
为开辟施工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隧道设斜井座,横洞一座,别为m、1255m和740m。斜井与隧道采用斜交单联式,无轨运输车道+衬砌断面。
②林岙斜井:2#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长度1255m。斜井井身中线与左线线路中线交点里程DK165+700,平面夹角45°;全线纵坡3.1%,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洞口采用翼墙式洞门。
结合初设图纸要求,为满足防灾救援的需要,辅助坑道均采用锚喷支护整体式衬砌,坑道洞口按国防要求加强,辅助坑道的交叉点等薄弱环节均采用降低一级围岩衬砌加强。斜井采用整体式衬砌和锚喷衬砌;施工时Ⅱ、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级、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
XX隧道隧址地处浙南山地,属构造剥蚀山区,区内山势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区内海拔高度一般在500~700m,相对高差一般100~30035(,局部可达40(~60(。区内沟谷一般为V字形,地势较陡峭。沟谷中一般发育有小溪流,隧道出口段沟谷水系汇入XX水库,XX水库当地景区的主要景点及XX市的用水水源。隧址区多为山林,植被覆盖率约80%。
2.2地层岩性
本隧道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和侏罗系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Q)
隧道内第四系地层不发育。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 dl + el):主要为碎石土、角砾土、粉质粘土,黄褐、灰黄等色,稍密~密实,在山涧谷地及平缓山坡时有出露,厚度一般小于5m。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al+pl):由卵石土、粉细砂组成等,主要分布在河谷及沿岸阶地。
(2)侏罗系(J)
侏罗系上统九里坪组(J3j):分布于山口、凌云山一带,该地层出露地势较高,为第三亚旋回第二阶段火山喷溢所形成的一套喷溢相酸性熔岩及崩落相集块角砾熔岩。岩性以流纹岩、流纹斑岩为主,局部见球泡、球粒构造;其次为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底部见流纹质集块角砾熔结凝灰岩、集块角砾熔岩。
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该地层在测区内广泛分布,为该区域火山喷发第一旋回第二亚旋回所产生的一套陆相火山-沉积岩系地层,以空落相和涌流相为主,岩石组合复杂,主要为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岩性为灰白色、灰紫色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浅肉红色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和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夹粉砂岩和沉凝灰岩。
侏罗系上统高坞组(J3g):分布于图幅南侧马峰尖一带。本组岩石是晚侏罗世第一旋回第一亚旋回火山喷发的产物,火山活动较强烈,以爆发作用为主,形成一套碎屑流相的火山喷发堆积物。岩性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及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3)脉岩
本隧道脉岩较为发育,以酸性为主。脉岩大多沿断裂带充填,各方向均有产出,其中以北东向最为发育。岩性以花岗斑岩为主,单脉宽一般10~50m,延伸最长达8 Km。脉岩一般具斑状结构,围岩蚀变微弱。隧址范围内未见脉岩出露。
(4)潜火山岩
岩性以酸性为主,其次为中性岩。岩性主要有潜安山玢岩、潜英安流纹岩、潜安山岩、潜流纹斑岩等,侵入J3x地层中,围岩蚀变微弱。隧址区在DK159+403~DK160+160出露潜安山玢岩(J3αμ),在DK160+160~DK161+973出露潜英安流纹岩(J3ξλ),在DK163+075~+579潜安山岩(J3α),在DK167+790~DK168+150出露潜流纹斑岩(J3λπ)。
3、工程地质特征
隧址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临海—XX拗陷,泰顺—XX断拗的北西侧。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所见各种构造形迹为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测区构造经历三期较大的构造运动,即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测区表现为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大面积的、厚度较大的火山岩。当火山作用趋于宁静时,随着应力场的变化形成测区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燕山运动晚期,应力转为拉张体系,断裂构造再次活动,岩浆侵入活动强烈。
测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根据断裂的交切关系,区内主要断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
经过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测区内共有十四条断裂构造对隧道产生影响,现分述如下:
F1断裂(XX——XX断裂):为北西向断裂,断层总体走向300~310°,地貌上表现为大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