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走路老板”背后故事
一个“走路老板”背后故事
2012年端午节后的上海南京东路,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身高约1.72 米的潘晓勇融入熙攘的人群中。没有人会把这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和“温州走路老板”联系在一起。他依然面带笑容,暴富与赤贫的跌宕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轻微得难以捕捉。
他是温州潘发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旗下拥有数家子公司,也是2011年震惊全国的温州老板走路潮中,披着神秘面纱的“走路老板甲”。从身家数亿到负债近3亿。
他怎样从一夜暴富到一夜赤贫?他“走路”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灵交锋?“走路”240多天后,潘晓勇面对媒体敞开了心扉。他讲述的故事也揭开了2011年温州老板走路潮那座庞大冰山的一角。
后悔“走路”
2011年10月18日对潘晓勇来说,是一生都会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他离开温州,开始“走路”。此时,据他被提名“2011年温州创业青年楷模候选人”只有一个月。
事情仍然历历在目。那天早上秘书打电话过来,告诉他来了约莫二十个要债的人。潘晓勇选择不回办公室,但在市中心遇到了另一个债主,并且带着六七个人。潘晓勇知道躲不开,带着求饶的口吻:“我借你的500万元三年,但给你的利息也接近400万,能不能不要这么逼我?”
债主并没有放过他,一直跟到家里。预感到会有人身危机,潘晓勇借口上厕所,拐弯溜走。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潘晓勇临时决定——走路。
由于走的突然,什么都没有带,身上就只有一张朋友的卡,里面只有十几万。
就算有准备,也没什么可拿。十几万的手机、四块金表都被抵了债,连父母的房子都卖掉还债。为了结算员工的工资,公司能变现的资产也全都卖了。想到几亿身家能带走的只有十几万,潘晓勇那时的心都是凉的,十分低落。
离开温州之后,潘晓勇在郊县待了一个多月,本来只想避避风头,但发现走得人越来越多,顿觉没有希望,索性彻底离开。之后潘晓勇辗转了七八个城市,上海、合肥、广州、武汉……
走路的日子里,潘晓勇四个手机6个号码全换了,甚至不敢告诉别人自己身处何处,以一个半黑暗的身份游走着。“走了之后其实挺后悔的,不走的话至少可以有个光明的身份。”有一个“光明的身份”,这也是潘不再“走路”的原因之一。潘晓勇回忆,如果没有那几个人的逼迫,自己很可能不会走,但也许会进了公安局, 也许像有些人一样,从楼上跳下来……
炒房又借贷
回首自己财富积累的经历,潘晓勇唏嘘不已,“当时真的是白手起家呀。”2009 年到2011年这三年,他的财富以几何速度猛长。
2008年6月28日潘晓勇从上海回温州,用信用卡套现的6万元做起信用卡发卡业务,大半年时间便赚了二三十万元。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表弟给他介绍了一套房子,潘晓勇用全部身家20多万元付了定金,没想到,一周后,居然有人外加50万元买走。
赚到了第一个50万元,潘晓勇有点兴奋,“这个钱非常好赚。”从此,他的财富便在炒房中开始滚雪球,买房卖房,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第一个50万就倒腾出了五六百万。
尝到甜头的潘晓勇胃口越来越大。2010年9月,他看中了温州一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楼。当时有人提醒他,你这是蛇吞象。但潘晓勇偏要做蟒蛇,拿下了写字楼。除了自用的办公区域将近4000平方米,其他全部转租。到2010年,潘晓阳的身家已经超过几个亿。
潘晓勇说,他炒房的方式就是,大量地购买房产,先全部一次性付清房款,再拿到银行抵押,用套现的钱买更多的房产。比如,一套房产我1000万元买过来,就去找银行贷1200万或1500万元,再通过别人做担保,把钱放大,买更多的房子,变更多的钱。
炒房的同时,潘晓勇也开始做实业,从2009年开始相继开设了珠宝公司、外贸公司、鞋厂、装修公司、太阳能公司等,一共8家子公司。
潘晓勇说,那时开公司都很少考虑风险及回报,完全凭自己的想法。因为没想过从这里赚多少钱,只是用实业来摆个样子,撑个门面,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及交际平台。
财富的来源都在炒房及借贷。那时候借贷的利息都在4分到6分,潘晓勇说,放出去2000万,最低时,一个月都能赚40万,这是躺着睡觉都在赚钱。潘晓勇不是个案,他的同行和他一样,甚至有人拿发展很好的家族产业去贷款,参股借贷公司。
潘晓勇说,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实业,它的业务量、产品、管理体系,统统会下降50%,甚至以上。一些上万人的企业,减到最后只有一千人,甚至几百人,6 条生产线最后只剩一条。温州的实业就这样逐渐空心化。
只想赚钱还债
除了企业,潘晓勇说,那时候普通人家参与借贷的程度也很疯狂。疯狂到骑黄包车的人,都会把积累一二十年的积蓄,放到担保公司拿利息,有些人甚至整个家族陷进去。“所有人都太有钱了!所有人都疯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