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琵琶“文曲”和“武曲”
浅谈琵琶“文曲”和“武曲”
【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从琵琶的历史探源,以及琵琶演奏发展史上出现的经典曲目,举例介绍了“文曲”和“武曲”的区别,并立足当前提出了笔者的期望。
【关键词】琵琶;文曲;武曲
“琵琶”一词,在古代出现得很早。一般认为,琵琶的原籍在西亚一带,曾是龟兹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后来,沿着丝绸之路经过新疆、甘肃,最后进入中原地区。为了与秦汉琵琶相区别,人们把这种从西域传来的琵琶叫做“胡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一词才成了专用词,专门称呼一种曲项的,共鸣箱呈梨型的,近似我们今天所指的琵琶这一种乐器。琵琶最早时,只有四个品柱,音域很窄,只能弹奏一个多八度。在借鉴了中国的阮等乐器之后,它的品柱增加了,音域也扩大了。今天的琵琶,音域已经打到了四个八度,琵琶转调非常方便,它可以演奏完整的十二个半音,这在民族乐器里是很少见的。
古代文献中,对于琵琶产生的年代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是对它名称的由来作了说明。东汉刘熙在他所著《释名?释乐器》中说:“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推手前曰枇”就是用右手向左前方弹出,“引手却曰杷”,是用右手向右后方挑进,用这两种演奏方法的名称而名为“枇杷”。东汉时就称琵琶为“枇杷”。从字形看,它从木,说明它是用木制成的乐器,到魏普时期改为琴字头成琵琶,把它归于琴、瑟一类的乐器了。
琵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历代众多演奏家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奏技法,同时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曲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有了可喜的进步,乐器的改革和乐曲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发展。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琵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的民族乐团每次到外国演出总会有琵琶独奏,而且总会受到热烈欢迎。就今天的民族乐队来讲,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拉弦乐队、吹奏乐队、打击乐组和弹拨乐组。与西洋管弦乐队比较,最具特色的就是弹拨乐组。可以说,弹拨乐是中国民族乐队最具有魅力的部分。当然???在当今世界各地,都流行着弹拨乐。比如,吉他,就是全世界最流行的乐器。据说,全世界每年销售最多的乐器就是吉他。但是,吉他却因为发音与西洋乐队不能融合,所以,它至今和萨克斯一样,被排斥在西洋管弦乐队的正式编制之外。当然,也有不少作曲家为吉他和萨克斯写过协奏曲,但是,它们毕竟属于民间乐器。而中国的弹拨乐器则不同,它由琵琶、洋琴、阮、柳琴、三弦等组成,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声部,所以,弹拨乐器在中国民间乐队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其中最主要的乐器就是琵琶。
琵琶的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描绘既形象又生动。
琵琶的独奏曲目非常多,有古曲,又有现代乐曲。人们根据风格的不同,又将琵琶曲分成了“文曲”和“武曲”。琵琶的武曲激昂强烈,一支小小的琵琶,竟然可以演奏出千军万马的气势。而琵琶的文曲又非常明快、活泼、优美,恬静,琵琶那迷人的音色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在文曲里往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琵琶的文曲非常多,大家最为熟悉的有《彝族舞曲》、《阳春白雪》、《赶花会》等。
琵琶曲目中有很多著名的文曲,在这里以《新翻羽调绿腰》为例。该曲为唐代著名歌舞大曲,属“软舞类”。据传唐贞元年间,乐乙进新曲。音乐清丽委婉,德宗十分喜爱,但感到乐曲过长,于是命乐乙录其紧要精彩处演,故称《录要》,后亦称《绿腰》。《六幺》现已失传,1982年底作曲家杨洁明根据唐诗中关于《绿腰》的描述,谱写了琵琶独奏曲《新翻羽调绿腰》,曲调优美流畅,颇具古风。全曲五个段落,结构上又可分为类似唐大曲的三个部分:散序、中序,五段小标题除第一段取自元稹《琵琶歌》外,其余皆取自群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乐曲以变奏和服衍相结合的手法写成。第一段为自由舒展的散板,节奏由慢而快,具有“散序”的特点。二、三、四段为“中序”,即乐曲的主体。其中第二段是主题的呈示,节奏从容平稳,音调带有江南风格,显得优美抒情,表现了舞女轻盈的舞姿,第三段渐快,摭分的指法运用与西域异族音调的融入,使音乐十分丰富生动,令人想象层出不穷,音乐在琵琶宽广的音区中跌宕起伏,使用琵琶各种丰富的演奏技巧,使音乐如花团锦簇,丰富多彩,表现出绿腰舞女们穿行时,犹如金鱼游动的情景。这首乐曲也是十大琵琶文曲之选。
与文曲相比较,琵琶的“武曲”旋律非常强烈、激昂。白居易《琵琶行》有这样的描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烈的音乐如同千军万马呼啸冲来,士兵们骑在马上,用琵琶传递号令。这似乎听来不可思议,其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就已有描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幅古代战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