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英伦夜空中“鹰狮”.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伦夜空中“鹰狮”

英伦夜空中“鹰狮”   纳粹德国空军在二战中的速兴速朽是那段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个篇章。而经过对其败亡原因的探究,缺乏多发重型战略轰炸机成为一个被公认的重要因素。德国人对中小型轰炸机的片面追求,曾有一个鲜明的例证。话说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曾经回忆希特勒于入侵波兰前向他提出有关轰炸机的问题,这位独裁者没有问:“你的轰炸机有多大?”而是问:“你有多少轰炸机?”   确实,当追求战场威慑力时,德军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和单发俯冲轰炸机已足以令他们满意,但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远程空中打击方面缺点什么的时候,似乎已经迟了……德国人在此领域的唯一作为,就是绰号“鹰狮”的He 177四发重型轰炸机,它曾在茫茫夜色中扑向英伦上空,去追求更加渺茫的战果。   “重型……打火机”   时为1944年1月21日夜,在位于德国城市奥斯纳布鲁克以西的莱恩机场上,一批机身和机翼同样修长的He 177轰炸机集中在跑道末端,载弹待发,只等指挥台发出升空命令,便将飞向英国喷吐复仇的怒火。这是将历时5个月的所谓“小闪电战”的第一夜,而这批参战的“鹰狮”也将第一次参与到真正符合其设计定位的行动中:战略轰炸。   虽说这是He 177 的“第一次”,但距离该机当初的首飞却已过去5年有余,而其间所发生的技术故障、生产延误和战术使用不当,真是一言难尽。   He 177的研发,始于二战爆发前的1936年。当时,亨克尔公司按照德国航空部发布的有关新型轰炸机的技术标书,开始全力以赴。标书要求:最大飞行速度538千米/时、最大载弹量5 000千克、作战半径1 600千米……这是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全部达成,就意味着这种新型轰炸机可以逃脱当时所有在役战斗机的追击,而其轰炸性能当然更是凌驾于所有在役轰炸机之上。   为了做到这些,亨克尔的首席设计师西格弗里德·古恩特准备引入前所未有的创意,而这也将令他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关键中的关键在于必须拥有足够动力,古恩特根据测算提出需要为飞机配备两台3 000马力的发动机,但这是妄想——没有任何一家德国公司能生产这种东西。当然这没能难倒古恩特,他想出了一个??决办法:1+1=2。   也就是说,把两台发动机合二为一,拼接成一台更强的发动机。结果,通过将两台戴姆勒-奔驰DB 601液冷发动机并联起来,就搞出了1台功率达2 700马力的DB 606内置双联耦合发动机。这两台DB 606各驱动1具螺旋桨,于是让很多人在外观上把He 177误认为是双发飞机呢!   看来,这一妙想足够为古恩特赢得“发明创造”奖了,孰料却成了He 177 结构灾难的发源地。1939年11月19日,He 177的首架原型机V-1在莱希林试飞场升空,结果只飞了12分钟就降了下来。试飞员卡尔·弗兰克抱怨说:“发动机已处在令人害怕的过热状态。”   弗兰克算是幸运的。在之后的试飞中,由别人驾驶的更多架原型机或者掉进了波罗的海,或者在空中遭遇发动机起火。原因很快查明:双联发动机降温困难、润滑系统时常失灵、发动机舱设计也多有不便;但是这些,却非朝夕间可以解决的。于是He 177开始得到一个诨名:“重型轰炸打火机”。   “不适宜参加作战”   和同类四发重型轰炸机相比,He 177至少在试飞时间上算是比较早的,虽然比英国的肖特“斯特灵”和美国的B-17“空中堡垒”迟,但要比英国的汉德利·佩季“哈利法克斯”和美国的B-24“解放者”要早。但是其列装,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至于原因,一个是上面说过的技术难题,另一个就是军方态度的不断摇摆。最早是在1938年底,受到英国人开发四发重轰消息的刺激,德国空军开始催促亨克尔“尽快投入量产”;但到了德军的轻型和中型轰炸机在波兰大获成功后,“战术轰炸”派就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以致于戈林在1940年2月要求对一些“不成熟”的机型“严格控制资源”,明确将He 177包括在内;直到不列颠之战暴露了德国轰炸机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的缺陷后,He 177又被列入优先生产项目,于1942年终于开始正式量产。   虽然这时“鹰狮”一跃成为缺乏远程轰炸能力的德国空军急迫需要的东西,但糟糕的是这种飞机仍然没有突破自己的技术瓶颈。结果,从1942年3月开始赶制出来的130架He 177A-1,连一次实战都没参加就被打入了二线,内部评价是:“不适宜参加作战行动。”   但是前线在期待着,于是亨克尔又赶紧推出了升级版的He 177A-3,它为了提升稳定性而增长了机身,但是飞过它的人却评价称其“动力不足、在满载状态下的操控极为困难”,就是说,也“不适宜参战”。   直到1943年2月出现了He 177A-5,亨克尔才有把握称这种飞机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A-5的动力升级为两台2950马力的DB 610(每台由2台DB 605并联而成),通体配备了3挺7.92毫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