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考据学香港范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考据学香港范本

建筑考据学香港范本   人们有千百种方法进入一座城,可要想了解它,懂得它,可行的方法并不多。由熟悉工程历史而熟悉一座城,从建筑物的建设、衰老或消失看城市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记得有次在香港,为了去一处地方喝早茶,从港大一路蜿蜒下山,途经幼儿园、天桥、市场、社区中心等各色建筑物,不断转换台阶、街道和电梯的途径。同行的友人一路指点着建筑物的历史,说窄小的香港,建筑深得英国工程设计精髓。有了《香港工程考》这本书,可以了解更多,不仅是听友朋讲述建筑史的吉光片羽,从草寮如何生长出人居的都市,用史家的考据和工程师的眼光,看透这座城。   作者马冠尧的优势在其跨界的能力,他在以工程师的身份退休后,又凭纯然的兴趣攻读历史学。学之所用,融通建筑工程的技术规范与香港城邦的社会演进史,将官邸、警署、水塘、码头、隧道等政府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全书选取11个工程故事,时间跨度逾百年,每个案例都从土木工程学入手,涵盖建筑方法、物料制作、器械与人工技术、招投标过程等。进而,笔端一荡,又以这些技术因素为线索,延展出当时的殖民管理和市民生活。其中一例,讲的是香港人口增多,港英政府寻求解决供水问题,决定耗费巨资开辟大潭水塘供水系统。工程需要开凿隧道,需要动用当时最先进的夏科里钻机,使用诺贝尔炸药,英国雇员与华工顶着疟疾开工,汇总成别有天地的拓荒图景。   所有的事例中,作者讲到土木工程的建筑始终建立在专业主义之上。你会轻易发现,殖民者带给香港的,不只是教堂、剧院等公用设施,还借助建筑过程植入了英式管理。譬如早期建筑的合约规范问题,在圣约翰教堂的合约中有体现、有冲突,最终依法处置,为后来的建筑合约留下经验。再如,讲述首位被革职的量地官,展现港英政府的处理过程,讨论修订建筑物条例失败。从建筑的历史倒也可以得出一个读后感:香港割让给英国之后,殖民者开始了漫长的建设而非破坏历史。殖民者并非刻板印象中的凶神恶煞。此书讲到每一任港督的事迹,讲到皇家工程学会的工程师踏遍穷山恶水,寻找建筑的最佳位置。专注于技术的英国工程师为香港工程兢兢业业,在本国时煞费苦心地寻找适合香港使用的工程机械和建筑物料。与华人一起勤力建筑。有的港英工程师命断香江,葬在跑马地坟场。参与开凿大潭隧道的英国技师,染上香港流感,归国后留下后遗症。有充实的例证可证明,华工以及华人社会从英式建筑中汲取了新科技和规范。讲到华人承建商的兴衰,有“走佬”,也有自杀,最终还是以融合协作为上。   作者的工程学背景让他在揭示工程秘辛时信手拈来。在讲述建筑物沧桑变迁时,又将大众话题叙述得令人倍添喟叹。比如,油麻地戏院是香港硕果仅存的战前戏院,它放过粤语片、国语片、色情片。它赶上活化计划,作者也寄予厚望。当然,因为地产商与天灾人祸的牵累,建筑存世有难度,从中也能看得出工程师著者的丝丝遗憾。或许这种遗憾比较吻合内地情景,就像卜公码头的变化那样,居民与建筑都属于星云流散的范围。   《香港工程考:   十一个建筑工程故事(1841-1953)》   马冠尧 著   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马冠尧,广东台山人,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苏格兰登地大学、香港大学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院和香港大学文学院。现为香港工程师学会建造 界别顾问小组义务秘书和专业评审员、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硕士同学会内务副会长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人。退休后迷恋香港建筑工程历史,书中阐述了11个与香港工程历史有关的小故事,包括1841-1846年香港建筑业花絮、圣约翰教堂工程合约的来龙去脉、执行第一部《建筑物条例》的波 折、香港早年的灭火特色、首位被革职的量地官、香港早年的台风记录、开辟大潭水塘的故事、卜公码头的沧桑岁月、油麻地戏院及“红砖屋”的历史、被遗忘的地震记录以及不同年代的塌楼惨剧。   环保的暴力   瓦茨拉夫·克劳斯 著 宋凤云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年10月版   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的作品,在本书中,他指出了当前在阻止“全球气温变暖”旗号下,要求各国必须减少“碳排放”,同时制订了不少相关的“游戏”规则,在貌似科学与正义堡垒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些发达国家政治家们强加给世界的“真理”,是“政治强加于科学之上的效应”。瓦茨拉夫·克劳斯从另一个角度,针对环保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我们的国家公园   约翰·缪尔 著 郭名倞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年7月版   约翰·缪尔(John Muir,1838—1914)是世界环保运动的先驱,国家公园之父。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一生的朋友,他的书促使“国家公园”这一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保护自然的构想成为现实。缪尔对自然的热爱,也延续到了这本书中,有网友评价道:“所有去过美国国家公园的人们,以及有一天将要去那里旅行的人们,都会被缪尔的描述迷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