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宝皮影戏前世今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七宝皮影戏前世今生

上海七宝皮影戏前世今生   李治: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   贺兰氏: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   李治: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   皮影戏的命运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一段《采桑女》的皮影戏如此动人,单薄而绚丽的影人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气氛,让人深情向往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戏。之前电影《活着》里的福贵用高亢的秦腔演绎皮影小人故事的时候,也让人有别样的触动。史载皮影戏的起源也是深情而感伤的:《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卧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设帐幕、张灯烛,让汉武帝观看逝去的爱妃的影子,已构成影戏忧伤的雏形。影视剧和传奇之外,皮影戏的命运更有些无奈,这些薄薄的皮影身上承载了几多历史兴衰,几多欢笑和泪水。   追溯皮影艺术的鼎盛时期,大致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皮影艺人代代传承,在皮影制作工艺和表演技法上都达到历史的高峰。当时的官府和豪门,皆以延请名师刻制皮人、置办全套精工影箱、私养专业影班为荣。即便在民间乡下,各种皮影戏班也备受尊崇,逢年过节、嫁娶乔迁、喜庆丰收、添丁祝寿等各种喜事都少不了搭台唱影,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乃为寻常,各个戏班搭台对擂也屡见不鲜。   但是,那时的绚烂和热闹已走到了华丽的收梢。清代后期,一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班子黑夜聚众闹事,开始禁演并逮捕艺人。又经过日军入侵和十年浩劫,短短几十年,皮影戏令人叹惋地迅速走向了消亡。像潮州的纸影戏,在上世纪中旬还被人们喜闻乐见,现在空留下“纸影”的名字。陕西、甘肃、四川、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皮影戏,同样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如同敦煌文书一样,大量皮影脚本散失、皮影道具流失境外,代代相传的技艺几近失传。   上海本不是皮影戏的重镇,但是以七宝为代表的江南皮影戏也曾经盛极一时。如今,上海最后一个能设计、制作、表演皮影的老人——耄耋之年的七宝镇璩墨熙老先生,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经不大表演皮影戏了,一度的工作是给工厂看大门。检点皮影戏一度辉煌的来路,怎不令人欷歔?   上海七宝皮影戏   七宝皮影最初由毛耕渔在光绪六年(1880年)从浙东地区引进。他在当地组成了“鸿绪堂皮影戏班”,使七宝皮影戏成为最早扎根、开花于上海本土的江南皮影艺术。百多年来,毛氏皮影戏班七代传人辗转献艺于上海各县乡镇,一边吸纳当地传统戏曲、美术、民间文学和方言特点,一边结合城市时尚元素,贴合市民审美情趣,显示出鲜明的海派个性,在江南地区独树一帜。   抗战前夕,皮影戏班甚至登上了上海大世界的舞台,连续献演三个多月,观者如云,声名鹊起。最鼎盛时期,上海地区共有21个皮影戏班。抗战爆发后,因战乱影响,皮影戏班沉寂十余年。新中国成立后,皮影戏一度复苏,以七宝皮影戏班为班底,在1953年成立了上海市民间皮影戏团,还为外国访问团作过公开表演。但随着当时形势发展,皮影戏所受限制越来越大,每次表演都需相关部门层层批准。“文革”期间,很多珍贵的皮影戏剧本、道具、乐器等被付之一炬,皮影戏几乎受到灭顶之灾。改革开放以来,重创后的皮影戏在当代影视数码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其濒危处境仍难扭转。说到底,中国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非物质的、没有现实使用价值的艺术终将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演进而逐渐进入困境。七宝皮影的制作和表演,也随着时代发展无奈地呈现下坡之势。   具体来说,从制作材料上看,清光绪年间留存下来的早期皮影都是用湖羊皮制作。湖羊皮薄透明度高,十分适合雕镂绘制与透光表演。但是,上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困难,艺人们只得用纸板或牛毛毡替代羊皮。之后,为了俭省和方便,还选择用塑料片、铅画纸等作材料。现在七宝皮影艺术馆使用的影人,基本都采用市面上比较容易找到的PVC板,如净水桶外壳等作为制作材料。虽然塑料也有一定好处,透明度好、不容易蛀,但是,脆弱的快餐文化代替了隽永的工艺,皮影戏的颓势已然注定。   从绘制手法和使用颜料上看,今昔对比也令人叹息。与北方皮影注重雕镂相比,七宝皮影以繁复的彩绘为主,这在中国皮影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七宝皮影在造型上颇具江南风格,既有窗花剪纸之精妙,又有苏杭刺绣之秀美。比如小旦头上装饰的排排“流苏”,江南印花布特色的秀丽包帕,以及水乡船娘的装束都呈现温婉的江南特色。早期的皮影多用圆转自如的单线绘制,然后用矿物颜料平涂上色,色彩明丽、对比强烈且生动耐看。上色以后再用桐油刷于表面,以保持色彩鲜明持久。但是80年代以后制作的影人,有些为了追求简单便捷而采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皮影人物,随后剪裁、轧平后再添加描绘。一般使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