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语文课件之家淘宝网址/?spm=a230 * 语文课件之家淘宝网址/?spm=a230 * 语文课件之家淘宝网址/?spm=a230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出代表。 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 《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白话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不知不觉就到了渝州,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话说情感 本诗抒发了作者离乡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1) 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 “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4)“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诗文特色: 1.前两句写过去之盛,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理解训练 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的诗句是:————,——————。 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的诗句:——————,——————。 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现存诗403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重阳节习俗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此诗(岑参所以写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此诗时代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疏通诗意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诗中描写了哪些习俗? 重阳节习俗: 登高、赏菊、 亲朋相聚饮酒作乐 课堂练习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