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苏轼诗论看“平淡”诗歌审美张力
从苏轼诗论看“平淡”诗歌审美张力
摘 要: 平淡之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孜孜以求的最高美学理想。“平淡”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理论上真正成熟的标志,是苏轼对“平淡”内涵的深刻阐释。苏轼阐述了“平淡”的审美内涵,并且把平淡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索,从而使平淡诗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张力。平淡诗美的审美张力表现为“平淡”而“有味”、“似淡而实美”。
关键词: 苏轼诗论 平淡 审美张力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平淡”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种诗歌风格,更是一种审美理想。这个范畴在理论上的最终确立与成熟,是与苏轼对平淡风格的阐释密不可分的。苏轼的“平淡”诗论,揭示了平淡美的本质特点,而且把“平淡”诗美与人格精神结合起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张力。
美国文学批评家艾伦·退特1937年在《论诗的张???》一文中首先提出“张力”这一概念。他指出诗的意义就在于张力:“为描述这种成就,我提出,张力,(Tension)这个名词。……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1]P109关于诗的审美张力,理论界有多种理解。本文所要探讨的“平淡”诗美的张力,主要指两种相反的审美元素在矛盾冲突、对立统一中所产生的诗的张力。
苏轼对“平淡”诗美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条:
(1)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2]P2109-2110
(2)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2]P2515
(3)……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2]P2124
(4)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2]P2523
上引几段文字,第(4)段并非诗论,而是文论,不过南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引用该段文字后,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余以不但为文,作诗者尤当取法于此。”[3]P348因此,我们认为这段文字同样适用于诗歌。每段文字虽然说法不同,但大致表达了苏轼对平淡风格的欣赏。
苏轼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陶、柳一派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平淡”美的本质特点:形式上,平淡的语言实际蕴含着华美的文采;内容上,诗的表面虽平淡无奇,但蕴含了深厚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而“枯”与“膏”、“淡”与“腴”等矛盾双方的运动构成了“平淡”诗歌的审美张力。
一、“平淡”而“有味”
苏轼所说的“寄至味于淡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平淡的语言蕴涵深刻的哲思。中国古代诗歌,讲究“诗言志”,讲究“寄托”,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寄寓自己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因此,要理解古人的诗歌,只看表面是不够的,还要看到文字背后的哲理思考和人生境界。
平淡之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普遍的审美追求和最高美学理想。以简淡古朴的形式,以最有限的言语文字,表现最丰厚的宇宙人生内容——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追求。苏轼所说的“外枯而中膏”、“寄至味于淡泊”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心灵越是丰富,内蕴越是深厚,而表达出来的文字越是平淡,两者的反差就越大,那么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震撼力和审美张力就越大。由此产生诗歌的平淡美。
一提起平淡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之诗。明人胡应麟以“惟陶之五言,开千古平淡之宗”[4]P35来评价陶渊明诗歌。我们来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5]P327
“性本爱丘山”,可见诗人喜爱的是超然物外、淡泊自持的田园生活。清人周亮工这样评价陶渊明:“独有陶渊明……闲靖旷达,千载而上,如在目前,人即是诗,诗即是人,古今真诗,一人而已。”[6]P250伟大的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
中国古代的诗人,和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不管得意失意,都喜欢投身于山水田园之间,吟咏性情,极力追求淡泊冲和的心境。超越名利的纠缠,率性自由,恬淡自适是中国古代哲学共同的追求。在这一点上,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淡泊超然是一种人生境界,把这种人生追求寄寓在平淡风格诗歌中,从而使之具有一种哲理之美。
(二)意境隽永而深远。平淡诗歌的韵味,还体现在其隽永深远的意境上。它所选用的语言和意象都是极其普通常见的,但这些常见的意象却能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强烈的美学张力。读者在想象与联想中,超越了这些平淡的语言和意象,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耳穴诊疗法医学课件.pptx VIP
- 10套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规划设计典型案例.pdf VIP
- DHA缺乏对视力发展的影响.pptx VIP
- 实施指南《GB_T4732.4-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第4部分:应力分类方法》实施指南.docx VIP
- 山东省邹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VIP
- 第1课 高效传输秘籍 漫谈TCPIP和包交换 课件 清华大学版七年级信息科技上册.pptx
- 企业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企业管理调查报告写.doc VIP
- 自动涂布烘干机说明书.PDF VIP
- 海运进口清关合同模板9篇.docx VIP
-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18张PPT).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