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国万校长情怀与感念
余国万校长情怀与感念
【人物简介】
余国万先生,祖籍福建,印尼华侨,曾担任印尼群益学校校长达13年,年轻时参与中华侨团总会、雅加达华校教师公会、雅加达南安公会,1966年受印尼“排华潮”影响,举家回国,1981年移居香港,先後经营地产公司、旅行社。曾先後担任香港南安公会会秘书长、理事长,是一位爱国侨领,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积极贡献,发挥己力,受人敬重。
1966年,印尼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大批华侨身陷囹圄,不得不在祖国的援助下,紧急撤离。当年,作为侨校的年轻校长——余国万先生也身在其中,接到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通知後,未及打点行装,便迫於局势,携妻带子匆匆归国。
路途並不遥远,卻辗转艰辛。由於机场方面实行禁行管制,一家人等了整整一天才得以登机,中间几度辗转,经过马尼拉,停留香港,抵达深圳,又途经广州,最终才落向目的地北京,一路上尝尽颠簸之苦。
余国万先生说,“这时,我最小的女儿才出生两个月!”由政治动乱引发的“迁徙”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铭记至今。1966年以前,是妻贤乐业,恬淡无爭,1966年以後,卻是沧桑变化,斗转星移……
沧桑几度 境由人造
一家人抵达北京以後,“文化大革命”才刚刚开始。“我们最初下榻的地方与中新社为邻,後被安顿到北京和平西里,同行的华侨约有三四十人,来自万隆、雅加达等印尼各地。”
儘管国内局势渐渐失衡,他们依旧得到了相对的保护。余国万先生回忆,华侨在北京停留一年半,就被转往广州华侨农场,和内地响应号召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们也接受到“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洗礼”。“我们跟农民朋友一起下地幹活,插秧、施肥、收割,都曾幹过。”直到1969年,大家才等到分配工作的消息。“上面定好三个去向,广东、湖南和湖北。”
可是,时年的中国被一股歪风邪气笼罩,发展逐步陷入停顿,除工厂有心接收以外,其它地方无能为力,他们别无选择,唯有服从安排。余国万先生前往湖南长沙以後,就职单位正是一家汽车电器厂,他在该厂约共停留了十二年。
进厂时,余国万先生已近不惑之年,想起这件事,现在的他依旧不免微微一笑,自我调侃,“你见过三十九岁的学徒吗?”豁达心胸,令人莞尔。他的工人生涯长达九年之久,期间,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卻需要付出高强度的劳动体力。
余国万先生负责流水线的最後一道工序,主要职责是聆听零件的响声,要求身体倾斜,腰板弯曲,耳朵紧贴,使整个人形成弧度,与传送带保持微距。长年累月地保持一个“吃力”的姿势,难免有损健康,不知不觉中,他就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沉疴。可是,每忆及此时,他始终坦然看待,“人生由各种各样的经历组合而成,这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那些日子只当锻炼吧,没什麽可抱怨的。”
在汽车电器厂的最後三年里,他被组织“提幹”,进研究所蒐集、整理、翻译资料,虽然劳累不再,日渐清閒,但出於长远打算,他还是决心放手一搏,外出闯荡。1981年,他便递出辞职信,举家迁居香港。
由於“娘家人”定居香港已久,余国万先生一家首选投亲。“妻舅在观塘开有一家超级市场,我们两口子就在里面打工,用以维持全家生活。”过渡期对於所有移民而言,都是艰难的,寄住不是长久之计,不久,夫妻俩就向银行贷款,买进一套一居室的房子。
可过高的银行利息令人发愁。二人的月薪缴付房贷後,几乎所剩无几,根本难以应付日常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余国万先生不得不另谋他就,为事业奋斗、打拼。
80年代的香港,经济飞跃,发展迅猛,为“淘金”的商人提供了一片广阔空间,余国万先生这次“下海”,也比较顺利。很快,他就接手一间濒临倒闭的地产公司,开始全副身心地投入。那段时间,儘管每天往返於西环和观塘,十分不便,但在信念的支撑下,他依旧坚持,境况也随之慢慢好转。不过,“97回归”前夕,有感行业前景遇冷的他就全身而退,转战旅行社了。
从事这一行,余国万先生並非专为个人考虑,“我想帮助留在内地的印尼华侨回印尼探亲。”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惺惺相惜,在一家旅行社边工作边学习一段时间以後,掌握机票、签证各项事宜的他就独立门户,实现初衷。
“那时,内地人出国还不如现在方便,创立旅行社以後,广州的朋友就把证件寄到香港,由我在这边办理完毕,再给他们回传。”一来一往,可谓利己利人。就这样,他的事业渐有起色,逐步上轨。也就是此时,他受朋友之邀,有空进入香港南安公会,为乡亲服务。
香港南安公会是一个爱国爱港爱乡的非牟利组织,成立於1979年,最初的宗旨十分纯粹:精诚团结,为来港乡亲服务。由於余国万先生热心担当桥樑,经常帮忙联繫两岸乡亲,遂被大家亲切地推为秘书长,而後提升为副理事长,在职期间,为该会的会务发展奉献了力量。
爱国爱校 金色时光
余国万先生表示,与国内相比,他始终更怀念印尼的那一段金色时光。“我在印尼发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