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文明尝试——胡适传》评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造文明尝试——胡适传》评述

《再造文明尝试——胡适传》评述   作者简介:张冰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   摘要:《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是罗志田教授注入了多年心血的重要著作,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胡适所处的时代:“西学为用”走上“中学不能为体”的不归路,并注重从文本(胡适)和语境(时代)微妙互动关系中定位胡适,以期“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对胡适性格和心理中隐藏较深的“率性”与“做圣”的把握与提炼为往昔学者所不注意,而这对于还原胡适平生的行事与思想大有裨益。此书做到了言人所未言,欣赏作者“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治史态度以及用新眼光处理史料的严谨与魅力,生动细腻的文笔更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罗志田;胡适;互动;言人所未言   胡适大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中最难研究的一位。他的一生的思想和行为包含了太多常人很难理解的深刻矛盾。“爆得大名”后,围绕他及其思想的争论从未停过。学者们给了他许多称谓,但他却声称没人真正了解他,一生居言论之要津却又不无几分落寞,这一点李敖先生在《胡适研究》中也提及。他是以自由主义者名世,晚年却主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注重民族主义关怀,临终却抨击东方文明,充当“魔鬼的辩护士”。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听众,说不同的话”及所谓“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等最能说明解读胡适的复杂与难度。   江勇振的《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一书出版之前,以我的眼界所限,关于胡适的传记,大约有罗志田、白吉庵、章清、易竹贤、朱文华、沈卫威、李敖、沈寂、朱洪等人。在所有这些书中,李敖的书较用力,但涉及面不够广。至于其他诸人所写的传记,大致说来观点较为平常。我一直有个疑惑,海外除李敖外,研究胡适和自由主义的人——如周质平、余英时、周昌龙、张忠栋、费海巩、唐德刚、欧阳哲生等——基本上都不写胡适传记,大概是写胡传如果没有新材料,容易写得泛,不容易出新意,故大家都懒得写。罗志田教授积多年之功,博综诸家,以独到的洞察力和历史眼力成就了??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这一迎难而上的经典著作。   这本《胡适传》初版于199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大概因为本书一直闪烁着前沿学术光辉,学术价值至今突出,所以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了“简易修订版”。我比较一下,内容上无大的修改,只是将旧版中的第九章《转折:中国的文艺复兴》增设为两章:《转折:新俄与社会主义》与《诤友:走近国民革命》,时间延长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   罗志田教授在书中引言中提示出本书要解决、处理的问题。“今日若要研究胡适的时代,自然要多注意那些得到喝彩的文章;如果要理解胡适本人,则不得不去揣摩那些用了心力却为人冷落的篇章”。罗教授注意到,胡适的自我认知与他的读者所读出的胡适其实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可以说有较大的距离。所谓“知人可论世,论世亦可知人”,因此知人论世是本书的着力点。也正因为罗教授带有这种自觉,才能不被胡适的读者或胡适本人所牵引,在人与世互动中深挖出不为人所熟知却又最贴近历史本身的胡适之的丰富面相。同时,罗教授又“从互动关系出发,对胡适‘文本’及其‘语境’两端进行了深层次的开拓”,以新的“眼光”,探出了胡适其人及其所处时代中“较少为人注意的层面”,还有很多力透纸背的新论断,为胡适研究添加了新的内容。这当然是罗志田教授此书的精华和价值所在。   本书出版时曾大量使用了台湾新出版的《胡适日记》,这在当时,在史料上比大陆同类著作胜出一筹。如今书的史料优势已经不存在了,重读的确发觉在史料有限的情形下,书中在有些问题上难免有过度阐释之嫌。江勇振先生新书《舍我其谁》在史料上更加丰富和详尽。但是罗教授能对史料进行精彩的辨析,在勾勒胡适思想与社会思潮的互动时,将叙事与评论巧妙结合。此外,由于独特的治史方法和研究取向,即使书中征引的是最常见的胡适资料,罗教授常常能在背后上做到“言人所未言”。杨天宏教授在课堂上提到:罗教授经长期训练和积累所形成的历史‘眼力’,即能从浩如烟海的沉默史料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另外罗教授非常提倡蒙文通先生的“前后左右”读书法,加上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的同情”故而能对史料“前后左右”进行真切、确实的把握,加上深厚的文字修养,对史料分析透彻之后往往能够一针见血。罗教授从平常史料中留心,挖掘出胡适隐蔽的“率性与作圣”的双重性格特质,能在不疑处疑,深入胡适各种思想渊源的内在理路之中,将胡适研究“从一般思想研究深入到更为内在的心态、性格等个体心理层次的研究”。   罗教授写书时曾要求自己“言人所未言”,他的确做得很出色。书中有很多鞭辟入里的大胆新见。如书中指出: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并非为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交锋,而只是为了与官方加以区别——那时官府攀附清流,安福系也开始鼓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