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龋敏感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菌群比例定量分析.docVIP

不同龋敏感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菌群比例定量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龋敏感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菌群比例定量分析

不同龋敏感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菌群比例定量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其在菌群中比例的差异。方法 采集26名3~4岁不同龋敏感的儿童牙面菌斑,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有龋组和无龋组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和总菌数量,以及变异链球菌在总菌群中所占的比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有龋组和无龋组儿童每毫克菌斑中变异链球菌菌落数分别为1.33×105、1.16×103 CFU·mg-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每毫克干重菌斑中总菌落数分别为7.17×107、1.01×108 CFU·mg-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有龋组和无龋组变异链球菌在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058 6和0.018 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无龋与患龋儿童牙面总菌群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但患龋儿童牙面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更多,在总菌群中所占比例更大。提示菌斑中变异链球菌与总菌的比例与儿童患龋风险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龋易感性和预测龋病发展趋势的新指标。   [关键词] 龋齿; 乳牙; 牙菌斑; 变异链球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图分类号] R 781.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6.018   乳牙龋是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是与乳牙龋关系最密切的致龋菌之一。林焕彩等[1]研究发现高龋儿童变异链球菌检出率高于无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种类越多,龋活跃性也就越高。支清蕙等[2]通过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P-PCR)法验证了上述结果,推断口腔中定植的变异链球菌是乳牙龋高发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龋活跃性分布不均,在发达国家学龄儿童中60%~70%龋发生在20%人群[3]。另外美国公共卫生调查也显示:1/4的学龄儿童拥有3/4的龋齿[4]。以往文献[5-6]显示儿童龋病不均衡性与变异链球菌数量密切相关。近期研究[7]表明口腔菌群是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菌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龋齿的发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提示变异链球菌在总菌群中的比例能更好地反映龋齿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10]。由此可见,儿童口腔中变异???球菌数量及与菌群比例的定量研究是了解龋齿高危人群和儿童龋病不均衡性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不同龋敏感儿童菌斑样本进行检测,比较有龋和无龋儿童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总菌量以及变异链球菌在总菌群中所占比例的差异,为从细菌水平上对乳牙龋齿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防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试剂和仪器   变异链球菌标准菌株Ingbritt(c)(首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TaqMan Universal PCR Master Mix、ABI 7500型定量PCR仪(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美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A(Merck公司,德国),杆菌肽(Amresco公司,美国),TYC Medium 培养基(Idgplc公司,英国),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盒(Qiagen公司,德国),Micro-Modulyo冷冻干燥机(Thermo Electron公司,美国),BioNano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hermo Scien-tific公司,德国)。   1.2 方法   1.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小班学生26名,其中男14名,女12名。年龄3~4岁,平均年龄(3.7±0.3)岁。抽样人群符合以下要求:采样前2周内未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除龋齿外无其他口腔疾病及系统性疾病病史,采样前2 h禁食,采样期间除儿童日常刷牙外无其他特殊口腔健康措施实施。本研究经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均知情同意。   1.2.2 口腔检查 由1名口腔专业医师担任检查者,在幼儿园现场采集龋病临床数据。龋病检查程序、器械和诊断标准依据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3版)。检查者经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组成员培训,统一龋病检查方法和标准,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0.8,项目检查前后检查者自身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0.9。1名经培训的护士负责记录数据,1 d内完成儿童口腔龋病检查。记录龋失补牙面数(decayed missing filled surfaces,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