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进展.docVIP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进展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进展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预防及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孕产妇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孕产妇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1.43/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37-03   Prevention and nursing progress of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legs of pregnant women   LI Huihong   (Puj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forming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legs of pregnant women, its prevention and nursing poi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nurse it well and reduce its complications.   KEYWORDS deep vein thrombosis; pregnant women; prevention; nursing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表现为深静脉腔内的血液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且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1]。Richter等指出[2],妊娠及产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DVT的发病率较正常时期高6倍。一旦出现DVT,对孕产妇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严重者可致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DVT预防及护理对孕产妇至关重要。   1 DVT的形成因素   DVT的形成主要与解剖、激素、分娩及手术因素有关。有学者表示,左髂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髂静脉,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可形成静脉腔内黏连。有研究显示,由于这一解剖特点,产妇左下肢血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3]。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足月时体内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 000倍[4],而雌激素可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血栓的危险可持续到产后12周。分娩中由于宫缩及过度用力,汗腺分泌增加而大量出汗,水分或液体不足引起脱水,使血液浓缩[5]。手术产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由于连续用硬膜外???醉使周围静脉扩张,血流减慢,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4]。   2 DVT的预防   2.1 鼓励早期活动   黄惠娟等[6]研究表明,对于孕期及产后出现下肢有沉重感,活动受限,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或腹股沟有压痛者应注意排除DVT。鼓励产妇产后早期活动,不能离床活动者应在床上多活动下肢。纪范英[7]强调,怀孕后期,孕妇应坚持散步或做适量运动,每天起床前,先做活动脚趾的运动,然后运动脚;每日按摩腿部、脚部2~3次,每次10~15 min,可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速度,减少血流淤滞。在产后6~8 h,应坐起进餐进水,12 h后由家属陪伴去卫生间上厕,24 h后可根据情况在房间或走廊走动,并做一些轻微活动,如抬腿、四肢屈伸运动、勤翻身等活动。48 h后可在房间慢慢走动,每天2~3次,每次30 min,随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半个月后开始做些轻微家务,可降低DVT发生的可能。产后6 h内应以被动运动为主,腘窝处避免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孙福华[8]提出,产后24 h由被动转为主动,主要为膝关节伸屈运动及踝泵功能锻炼,以增加腓肠肌泵的作用。程香红[9]对56位围生期孕产妇研究认为,顺产者于产后2小时下床活动,剖宫产者术后6 h进行下肢按摩,并进行伯格运动(平卧,先抬高患肢,再在床边下垂2~3 min,并做足部旋转、伸展活动,可促进患肢循环建立),同时结合药物综合预防,可有效降低DVT发生。   2.2 安置合适体位   刘秀娟等[10]表示,传统的护理体位产妇术后卧床时间长,而且活动明显减少,使得下肢静脉失去肌泵的作用,血流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