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史复习提纲.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下)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P4大运河的开通 在位皇帝:隋炀帝(杨广) 目的:交通、赋税 特点:沟通南北 连接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连接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水上交通、南粮北运 评价: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第二课 “贞观之治” P8贞观之治 在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年号:贞观 治世特点:重视发展、轻徭薄赋 盛世特点:农民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环境。 第三课“开元盛世” P12“开元之治” 唐玄宗年号:开元、天宝 “开元盛世”特点:任用贤才、“励精为治” P13农业工具的改进 曲辕犁成就:省力 筒车出现的时代:唐朝 P14-16手工业 越窑青瓷(最为流行) 邢窑白瓷 唐三彩 第四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P17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分科考试) 正式诞生:隋炀帝(设进士科) P18科举制的完善:唐朝(唐太宗)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具体做法:设立殿试、武举 唐玄宗完善科举制的具体做法:诗赋 P89-90科举制的僵化:明朝(八股取士) 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科举制的废除:清朝(1905年)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P23“和同为一家” 唐和吐蕃的关系:友好、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P25“回鹘衣装回鹘马”(回纥族) “车本为一家”(靺鞨族)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P30鉴真东渡 日本受隋唐文化影响:宗教、建筑、文化、饮食习惯 P31玄奘西游天竺(古代印度)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P33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构桥 大明宫含元殿 雕版印刷术 P35-36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姓名 尊称 生活时代 代表作品 语言风格 李白 诗仙 盛唐 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抒情飘逸 杜甫 诗圣 由盛转衰 语言工整,深沉凝重,气魄雄浑,陈郁悲怆 白居易 诗魔 走向衰落 语言生动,通俗流畅 第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P38颜真卿、柳公权 姓名 书法特点 评价 颜真卿 雄浑敦厚 “颜筋柳骨” 柳公权 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P40阎立本、吴道子 姓名 画风特点 代表作 评价 阎立本 笔力刚健 《历代帝王像》等 吴道子 生动逼真 《送子天王图》等 “画圣”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P5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即位原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定都:东京(今开封) P53南宋建立 时间:1127年 人物:赵构 定都:临安(今杭州) P53岳飞 岳飞——抗金将领 事件:郾城大捷 秦桧等人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P56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政治因素:南方战乱少 经济因素:北南迁带来劳动力技术 自然因素:南方突然肥沃、条件好 P57手工业 北宋兴起 景德镇——瓷都 P58“交子” 时间:北宋 地区:四川地区 世上最早的纸币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P63 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瓦子盛行的原因:宋代的市民阶级不断扩大 瓦子定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节日: 节日 名称 情感寓意 春节 穿新衣吃团圆饭拜年 团圆 元宵节 吃元宵、赏灯会 团圆 中秋节 拜嫦娥、吃月饼 团圆 寒食节 介子推重而扫墓 感恩寄情 端午节 纪念屈原划龙舟吃粽子 爱国 七夕节 牛郎织女 寄情 重阳节 登高赏菊 寄情 冬至 吃饺子拜祖先 团圆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P67、P71文天祥 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寺 P68行省制度 概念: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第十三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P72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7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P7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 火药发明:炼丹术 唐朝中期 用于战争:宋元 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P77《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体裁:编年体通史 内容,历史价值:总结以前朝代灭亡的经验教训 第十五课 明朝军权的加强 P88-89 明太祖:朱元璋 定都:南京 设置特务:锦衣卫 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 之郊……” P91 明成祖:朱棣 迁都:北京 设立:东厂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95郑和下西洋 时间:明成祖时期 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P96戚继光抗倭 人物:元末明初的“倭寇” “戚家军” 人称“民族英雄” 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P100 人物:东北地区的女真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