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端天气就是一种现象的极限
极端天气就是一种现象的极限。比如有好有坏,极端就是极好或极坏。不过多只不好的一面,表示和平时比起来很过分。所以极端天气就是十分不好,很少见的坏天气。或者是很大的风,或很大的雨,或很大的沙尘等。总之就是很少见,而且很恶劣的坏天气。
极端天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极端天气频发 持续影响经济生活
暴雪、寒潮、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的频发,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影响巨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分析极端天气形成原因的同时,做好应对措施,至关重要。自去年入冬以来,暴雪、寒潮等极端天气不断席卷全球,我国也未能幸免,经济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洪涝灾情点多面广
由于去年入冬以来欧亚地区秋冬季积雪异常偏多,且极地冷空气南扩明显异常,导致去冬今春中高纬地区冷空气异常活跃,不断南下影响我国,且冷空气路径偏东。受上述气候异常条件的持续影响,5月以来,我国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自今年4月以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影响范围极广。仅在4月份,全国范围内就出现了包括干旱、暴雨、雪灾、冷冻害、冰雹、沙尘暴等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最新统计,自今年4月1日以来,截至5月18日,全国累计有1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009千公顷,受灾人口155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19亿元。自4月1日南方入汛以来,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江南等地降水偏多,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低温、洪涝:农业重灾成因
洪涝灾害较之干旱而言较多发,对于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广泛。由于每年都会形成局部地区大范围的强降水,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而言,随着降水的增多对农作物生产还相对有利,但是随着洪涝的增多,特别是涝的增多,对于农作物生产会带来巨大不利影响。随着洪涝的增多,大面积的农田会受到巨大影响,从而对于农业生产会形成灾难性的影响。面对重大水灾时,做好农田排水对于农作物的保收还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农田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都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水利建设应对洪涝灾害
加强田间排水与区域蓄水工程建设可??有效缓解农田积水对于农作物的损害。气候变化有几年、几十年的周期振荡,从自然变化的角度讲,它总是一段时间多雨,一段时间少雨,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水源保护和水利工程等措施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是人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在内的各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长期坚持投入和维护,做好前期的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家未来应对各种气象灾害是很有意义的。
极端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雾霾:影响人类身心双重健康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过度饱和凝结而成的天气现象,而霾是近地面层大量烟、尘埃等悬浮颗粒均匀游浮在空中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出现雾霾天气现象时,空气比较混浊,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城市污染日趋严重,人口膨胀和汽车尾气排量飙升使得出现雾霾天气的频次呈上升趋势,这种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沙尘暴: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表沙尘吹起,使空气变得混浊,且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沙尘暴首先会引起人体各种症状,如流鼻涕、流泪、咳嗽、咳痰,以及气短、乏力、发热、盗汗等反应,这些多为短期症状。首次或突然大量接触高密度沙尘时,可表现为胸痛、胸闷、头疼、头晕等症状。
寒潮:体弱者须谨慎
寒潮是北方强冷空气向南方猛烈侵袭的现象,是强冷空气大规模活动的天气过程。寒潮发生时通常伴有剧烈的降温、大风、雨雪或冻雨。寒潮袭来时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和偏头痛等疾病。严寒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可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干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医学专家指出,干旱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也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麦苗需要抗旱,人体也需要“抗旱”。干燥的天气和微弱的风力,使得地面附近的灰尘、汽车尾气难以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对人体呼吸道的影响极大。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可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大雪:小心“雪盲症”
民间有“雪水是良药”的说法,但也不可忽视雪对人体健康的一些不利影响。城市,尤其是工矿城市,由于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在降雪的过程中以及形成积雪以后,雪颗粒都会吸收许多污染成分(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从而产生类似酸雨的“酸雪”,人们如果饮用了这样的“酸雪”,对健康的危害自然很大。例如,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如原来就有肺部疾患,特别是年幼的哮喘病人,可直接导致病情加重。
梅雨:致人心情忧郁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由于这一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