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六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doc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六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六单元 游沙湖 苦斋记

游 沙 湖 一、相关背景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二、内容提要 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无拘无束的行文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处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一、一词多义 1.相 因往相田(《游沙湖》)动词,观察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副词,互相 2.疾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游沙湖》) 名词,病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动词,痛心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动词,痛恨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形容词,强,猛烈 3.是 是日剧饮而归(《游沙湖》) 代词,这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形容词,正确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向西去 (2)名词作状语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西:向西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善:擅长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为为判断词)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遂往求疗(遂前省略主语予) 1.语言朴素、自然、清淡 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 2.用笔经济 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的,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3.思想性和哲理性的高度融合 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苦 斋 记 一、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相关背景 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龙泉人章溢在帮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后,在福建匡山隐居,在山上建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起亭、环中亭。章溢与刘基、宋濂为同乡挚友。在他隐居匡山时,刘基、宋濂都到此造访,并分别写了《苦斋记》《匡山看松庵记》。此后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探幽寻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诗篇。 三、内容提要 本文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作者围绕苦斋的苦字,借景抒情,缘景说理,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一、通假字 1.覆之以茆 通茅,茅草 2.楛竹之笋 通苦 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通茶,茶的古体字 4.燕坐于华堂之上 通宴,安闲 5.籍柔覆温之躯 通藉,垫 6.室十有二楹 通又,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古义:在此 今义:表承接连词 2.食之可以清酒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 1.焉 剑溪之水出焉(《苦斋记》)兼词,于此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代词,它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语气词 2.去 山去人稍远(《苦斋记》)动词,距离 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动词,离开 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形容词,过去的 3.修 倚修木而啸(《苦斋记》)形容词,长、高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动词,修建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动词,修理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整饬 4.乐 人莫知其乐也(《苦斋记》)名词,快乐,乐趣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动词,爱好,喜爱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野蜂巢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