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含答案)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西塞山怀古
◎释标题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
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品语言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
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
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悟意旨
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提示:刘禹锡所处背景与诗中所写状况是一致的,其吊古伤今的意蕴自现。
参考答案: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金铜仙人辞汉歌
◎释标题
史载,汉武帝在建章宫造承露盘,用铜铸成仙人的形状,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露水(据说这种露水掺和玉屑服用可以成仙)。后魏明帝曹叡下令把承露铜人拆迁至洛阳,因铜人太重,难以运输,便留于灞城。
◎知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有《李长吉歌诗》。
◎明背景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赏形象
1.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说明李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从所处的封建时代思考。
参考答案: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品语言
2.李贺是有名的“诗鬼”,请根据赏析示例,分析其他关键字的妙处。
提示:根据示例,找准赏析的角度。
参考答案:
用字 妙处 “悬” 一“悬”字巧妙地化无形为有形,妙趣横生,又与后一句写“土花”相对应。 “酸” 让无色无味的风,具有可以感知的味道,让人瞬间即能体味那一刻的酸楚之意。 “射” 将无形无质的风实体化了,并且这个字冷峭、尖锐,具有锋利的力度。 “土花” 一者花开土中,二者此花有“土”味,三者寓含汉宫皆成土灰之意。 “铅水” 比喻奇妙非凡,既写出金铜仙人的“人性”,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 “衰兰” 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 “汉月” 此语十分巧妙,望月之思,常常能引人千古忧恨,此诗也不例外。“空将汉月出宫门”,汉月和唐月,唐月和今日之月,是同一个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表达了说不尽的家国之思,兴亡之感。
◎析技巧
3.试分析“夜闻马嘶晓无迹”一句的修辞手法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提示:审清题干中“修辞”的角度,明确方向,考虑位置。
参考答案:“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二专题 劝学2.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二专题 劝学1.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三专题 前 方.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三专题 想北平.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二专题 师说1.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二专题 师说2.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四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1.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四专题 赤壁赋1.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四专题 江南冬景.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九课 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七课 人生到处知何似——人生感慨(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附录:古诗词鉴赏多功能答题模式(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