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含答案)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清 平 乐
◎释标题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
◎知作者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等,被称为“千古词帝”。
◎明背景
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
◎赏形象
1.试分析“梅”这个物象的含义。
提示:扣住“梅”的特点及现状思考。
参考答案:“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
◎品语言
2.分析开头“别”字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别”的位置及词人的情感考虑。
参考答案: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3.“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历来被诗家评为写愁之佳句。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从用词表达技巧等角度去分析写愁之妙。
参考答案: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个词语,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
◎析技巧
4.试分析“拂了一身还满”一句中的表现手法。
提示:从“拂了一身还满”实指和虚指两方面考虑手法。
参考答案:“拂了一身还满”,以象征(双关)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
苏 幕 遮
◎释标题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由西域传入,是当时高昌国语的音译。后用作词牌,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这首词以低回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知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明背景
范仲淹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范仲淹便写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词作。
◎赏形象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提示:明确意象,并描摹画面特征。
参考答案:作者选取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等秋天的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色彩斑斓、阔大辽远的画面。
◎品语言
2.请赏析上阕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的作用。
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结构上的作用:由上阕写景引入下阕抒写离情别恨。
◎析技巧
3.词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使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多角度思考并分析。
参考答案:(1)衬托,以芳草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2)虚实结合。上句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
4.前人评价范仲淹《苏幕遮》“以秋景反衬秋心”,你如何理解?
提示:理解“反衬”,明白“秋心”所指什么。
参考答案:本诗反衬体现为两点:第一点以“芳草”的无情反衬人的思乡之情浓烈。第二点是上阕写秋景为阔远而浓烈,反衬下阕离情的悲伤。
兰 陵 王
◎释标题
兰陵王,词牌名。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大家多采用这一说法,认为是一首送别词。
◎知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明背景
《兰陵王》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据说南宋时期,首都地区的歌舞场所很流行唱周邦彦的《兰陵王》,但乐调技术难度很高,只有最有经验的老笛师才能把握。《兰陵王》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10.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11.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12.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四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2.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14.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3.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13.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4.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记叙文2.doc
- 高中语文必修一苏教版教案:第四专题 赤壁赋2.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附录:古诗词鉴赏多功能答题模式(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抒志咏怀(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1《入门四问》 一课时 教案.doc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5-2《百喻经》六则 一课时 教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6求谏 第一课时 教案.doc
-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二部分 第十二课 物是人非事事休——感时伤事(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7《朱子语类》三则 一课时 教案.doc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6《原君》(节选) 一课时 教案.doc
-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5-5《坛经》两则 一课时 教案.doc
最近下载
-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2版).ppt
- 建房包工不包料合同书.docx VIP
- 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可能性第一课时课件(共20张PPT).pptx VIP
- 数字心盛量表的信效度与测量等值性.docx VIP
- 2025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届新高考生物冲刺热点复习:表观遗传与基因表达的调控.pptx VIP
- 北师大文学院2016年文学类考研资料之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指要.pdf VIP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全册详案版).pdf VIP
- EZVIZ萤石智能锁 执手系列-DL20系列CS-DL20VS-BrB1N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民航安全检查实务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