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五单元第6课 两伊战争 教案
第6课 两伊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1975年两伊谈判达成协议;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什叶派与逊尼派;两伊战争的经过;两伊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2、理解:了解两伊战争,分析伊朗和伊拉克冲突的原因(在阿拉伯河主权归属上的分歧;宗教派间的矛盾;库尔德少数民族问题)以及造成中东国家分裂的原因。
3、运用:了解两伊战争,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化解民族矛盾。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探究两伊攻守战略态势转换的条件,两伊战争给两国、中东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2、归纳分析:分析达成的协议未能实现的原因;宗教派别矛盾与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恩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尽管造成两伊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十分复杂,但仅靠战争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战争给两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再一次证明,战争不是解决国家间矛盾的明智选择;
2、初步理解国家社会安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正确处理领土边界纠纷、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明白我国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伊战争的教训与影响。
难点: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像其他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一样,两伊战争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与前面讲过的中东战争、印巴战争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引发两伊战争的宗教因素并不是源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而是源于同一种宗教中的不同教派分歧。这使我们在认识引发局部战争原因上,眼界要更宽阔。两伊战争既给两伊自己带来巨大损失,留下了惨痛教训,也为中东局势和世界局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关本课的内容有较多的文字材料和可视材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到讲述中,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在分析战争原因和总结教训和影响时,可以采用分析和归纳、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培养历史理性思维能力。
建议:①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学习时注意总结与前面的四次战争的异同,从深层次上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 ②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③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教师提问法导入:
在中东穆斯林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矛盾重重的邻国: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
1、领土争端:焦点是阿拉伯河主权归属
两伊之间最突出的领土争端源于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最后注入波斯湾。全长205千米,其中100千米在伊拉克境内,10千米为两伊界河。
围绕这条河的争夺由来已久。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曾在阿拉伯河一带展开激烈争夺。后来,英、俄等国也把争夺的触角伸到这里,插手阿拉伯河的划界成为它们体现自己势力存在的一种方式。1913年,在英、俄裁定下,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议定书》,一年后确定了在阿拉伯河上的边界走向。除一段外,两国边界都以靠近伊朗一侧的浅水线为界,整条河流的主权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解体后,该河的主权归独立的伊拉克所有。
1937年,两伊通过条约对边界做出调整,在伊朗的阿巴丹附近两国边界以靠近伊拉克一边的深水线为界。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资源日益重要,伊朗和伊拉克的竞争趋于激烈,伊朗越来越不能忍受这一重要油运航道为伊拉克所控制。1969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单方面废除了1937年条约,导致两国断交。1975年,双方一度达成协议,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水上边界,为此伊朗应让出原属伊拉克的部分地区共300平方千米,作为伊拉克因水上边界改划受到损失的补偿。但伊朗并未履行协议,迟迟没有把上述地区交给伊拉克。伊拉克对此极为不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宝玉挨打(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鉴赏方略(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苏轼词二首(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鉴赏方略(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杜甫诗五首(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含答案).doc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7课 爱国词四首(含答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五单元第7课 海湾战争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六单元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六单元第1课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教案.doc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六单元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