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针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15例疗效观察.docVIP

以腹针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15例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腹针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15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从临床角度观察腹针治疗消渴病的效果。方法:临床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15例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腹针治疗,随访症状以及定期复查实验室指标。结果:治愈1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到93%。结论:腹针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不但疗效佳,而且也相对安全,建议社区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腹针;消渴病;气阴两虚;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093-02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about abdom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Xiaoke disease   HAN Lejun, YU Suming   Gymnasium Road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Earth City District, Beijing 10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bout treatment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Xiaoke disease. Methods: Selected 15 cases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treated by abdomen acupuncture pass 4 periods of treatment, then subsequent visit the laboratory test and observation of the symptom. Results: Crue 1 patient, 13 people took a turn for the better, the effective rate arrived at 93%. Conclusion: It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to using abdom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Xiaoke disease, and also savity at all, so suggust usd this tecnolage in community.   [Key words] Abdomen acupuncture; Xiaoke disease; Qi and Yin Deficien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消渴病被认为是糖尿病在中医领域内的参照病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本人以及公共医疗系统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经济成本。腹针是一种安全无痛、操作方便的新型针法,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从临床观察腹针治疗消渴病的效果,确定相对固定的配穴处方,便于把腹针这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式在广大社区中推广应用,以达到预防、治疗消渴病的作用,减少国家开支。中医认为本病多以燥热阴虚、气阴两虚分型为主,症状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等,初起三多症状不明显,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疖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入组条件   中医观察,选择符合口渴多饮,易饥多食,尿频尿多,倦怠乏力,心悸气促,心烦急躁,失眠,怕热多汗,盗汗,头昏,耳鸣,胸痛,腰酸,水肿,形寒肢冷等临床症状的人群,并且单独进行运动饮食控制无效者,入组。   1.2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0月~ 2010年8月,门诊筛选出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进行腹针治疗。由于治疗时间比较长,其中5例无法按时接受治疗,退出观察对象组。剩余15例为有效观察对象,其中,女性10例,男性5例,小于45岁1例,45~60岁10例,61~80岁3例,大于80岁1例。   1.3治疗方法   临床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针刺,定期复查。   1.3.1针具规格 选取0.8 mm×40 mm,华成牌一次性针灸针,用75%酒精在腹部局部常规消毒。   1.3.2取穴 主要穴位: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下风湿点[2]。   1.3.3刺法 选取中脘、下脘、滑肉门、外陵、双侧下风湿点、上风湿点进行中层针刺,气海、关元进行深刺。气虚明显者加用双气穴,水肿加用水分,双下肢麻木感严重者加用下风湿下点。(上风湿点:在肚脐上1.5寸,距离前正中线旁开2.5寸。下风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