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讲、古代文学史总绪论一、关于课程几种称呼1、古.ppt

第一讲、古代文学史总绪论一、关于课程几种称呼1、古.ppt

  1. 1、本文档共1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古代文学史总绪论 一、关于课程的几种称呼: 1、古代文学史 2、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文学史 4、文学史 二、关于课程的地位: 文学课程的基石、主体、纲要和总结 1、两大基石之一(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2、几种主体之一(作品选、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皆为文学之主体) 3、文学史是文学发展的纲领性的知识。 4、文学史是在作品选基础上的总结 三、关于课程的分段: 一般的分法如下: 第一段:先秦两汉文学 第二段: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段:唐宋文学 第四段:元明清文学(有时候含近代文学》。 四、和相关课程的关系: 1、和作品选的关系: 作品选是文学史的基础;文学史是对作品选 的总结;文学史不熟悉,顶多是对作品的定位不准或者不知定位的原因;作品选不熟悉,顶多只能了解一点文学史的名词或者人云亦云地知道一些作品的关系。 2、和文学理论的关系 文学史首先是作品选的历史,其次才是文学理论或者说文学思想的历史。所以,文学史和作品选的距离近,和文学理论的距离远。对文学理论作总结,那是另一门课程《文学理论史》的任务。 理解文学理论可以更深入的理解作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学史;了解文学史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文学理论的本质。 五,关于课程的教材: 1、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1月北京第1版,至1994年5月湖北第11次印刷时,印数已达637230册。 2、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下二册,此书写于1932年,初次出版时间不详,仅知50年代到90年代,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多次出版、多次印刷,今日宜用者为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又,郑振铎的《文学大纲》和《中国俗文学史》也是文学史名著,值得了解。 3、刘大杰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50年代、60年代和新世纪均有出版。 4、章培恒、袁行霈二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均是近几年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一定要看一看。 六、文学史课程的学习方法: 1、熟悉作品选,所以,上课时会举例分析一些作品,但不会象作品选课程分析得那么详细。 2、了解并牢记作品选名作所在的时段、体裁、思想,明白各时期代表作之间的联系。 3、了解各时段代表作家作品,并明白其思想性、艺术性和地位。 4、学习文学史的最低要求是领会一些文学史名词。 七、文学的起源: 1、古文献中的二种记载: A、《淮南子·道应训》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B、《礼记》之《曲礼》、《檀弓》两篇言:“邻有丧,舂不相。”“相”是送杵声,可见平时舂杵时伴随着一定的送杵声。 2、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杂谈》的说法:“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全集》第6卷第93页-第94页。 八、原始歌谣举例: 1、《吕氏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首歌相传为黄帝时的作品,从其内容和形式来看,这无疑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的劳动生活,描写了狩猎的整个过程。 2、《礼记·郊特牲》记载一首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伊耆氏,一般指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祀名称。周代在十二月,举行祭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祭祷辞,即称“蜡辞”。在原始宗教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咒语”平息自然灾害,使自然能服从人类的意志。 3、《周易·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这是一首写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抢婚。它反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