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桥卧波的鲁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桥卧波的鲁桥

长桥卧波的鲁桥 泗水滔滔流青铜,鲁桥突兀跨长虹。--这是元人咏泗水上鲁桥词句。鲁桥镇北部,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传说,建桥时,有一位长者路过这里,他先是站着看,后坐下来敲打一块石头,丢下就走了。待石桥合龙,横竖摆弄不好。有人提议,把老头丢下的石块搬来试试。结果,不大不小,正好。石桥遂成。石匠们这才恍然大悟,那长者原来是鲁班。乡亲为了表达对鲁班的感谢之情,给石桥取名:鲁桥。镇因桥得名,称鲁桥镇。鲁 ? 鲁桥 ? ? ?泗水滔滔流青铜,鲁桥突兀跨长虹。   --这是元人咏泗水上鲁桥词句。   鲁桥镇北部,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传说,建桥时,有一位长者路过这里,他先是站着看,后坐下来敲打一块石头,丢下就走了。待石桥合龙,横竖摆弄不好。有人提议,把老头丢下的石块搬来试试。结果,不大不小,正好。石桥遂成。石匠们这才恍然大悟,那长者原来是鲁班。乡亲为了表达对鲁班的感谢之情,给石桥取名:鲁桥。镇因桥得名,称鲁桥镇。   鲁桥镇是南四湖北端的一座古镇。现属微山县治。史书记载,在唐时已为重镇,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平定庞勋之乱,曾有官兵4千人驻扎这里,可见当时鲁桥镇的规模已相当可观了。元代大运河通航后,设有都漕运司。明代设有巡检司。到了清代,鲁桥镇不仅是繁华兴盛的水运码头,而且成了绿水环绕,芳草幽香,环境优美,名胜众多,闻名遐迩的重点名镇了。这时就有八景之说,即:横跨运河东岸的“杰阁跨河”;池水深碧的“砚墨古池”;木桥三孔的长桥卧波”;巍巍峨峨的“奎楼焕彩”;泗水尽头的“沙洲春泛”;飞金耀彩的“仲子古祠”;洞窍朝阳、圣泉汩汩的“东山浮翠”和芦荷掩映生姿、渔舟往来不绝的“西湖绕堤”。   这里建有“一堂”(即观音堂)。“两阁”(火神阁、文昌阁),“六庙”(即:奶奶庙、玄帝庙、关帝庙、佛爷庙、三王庙、龙王庙)。一年四季香客云集,达官贵族络绎不绝。街头店铺林立,叫卖吆喝声吵杂。只是到了清末,火车开通,运河停运,继而近百年的兵燹水患接连不断,鲁桥才日趋清淡。其名“八景”及古老面貌大多荡然无存。“一堂”、“两阁”、“六庙”这些清朝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仍未免一难。千年的十里名镇只剩下0.3平方公里的破旧草屋和不足6000名饱受贫苦饥寒的遗民。新中国成立后,鲁桥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   开始了艰难地奋起,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利除弊,开挖了白马河,修建了11孔、333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波涛滚滚,真正找回了“长桥卧波”。   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省、市、县多方投资,设立机构,建设工厂、码头、车站。拓展了商业大街,镇村企业、旅店、商店不断发展。镇区南北沿运河东堤兴建,目前长达1500多米,东西也有一华里余。陆上有公路车站、河里有拖队轮船。不论是进山采石,还是下湖生产都极为方便。 目前鲁桥已经建成吨粮镇。湖产作物、芦笋产品已走出国门,畅销世界,并获得较好的国际声誉。十几万亩水面的鱼蟹、湖产,销往江浙、东北五省的二十多个市县。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孔子高足仲子的庙堂俨然,整修一新。镇西的西湖愈变愈美,游人墨客络绎不绝。如今的鲁桥繁荣兴旺的美景已初具端倪。随着运河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运河名重大镇的雄风指日就可再现。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