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案学习
第三章医案学习 一、医案学习要点 (-)把握诊察辨证经验 辨证是立法处方的前提,要取得疗效,辨证正确是关键。如何判断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等,可以从医案中学到前贤辨别的经验。辨证必须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细致地审察体征,然后才能作出准确诊断;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误诊,轻则加重病情,犹如雪上加霜,甚者令人夭亡,含恨九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认真吸取前人误治的教训,对于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是十分有益的。智者以教训防止事故,愚者以事故换取教训,务必多读医书医案,防患于未然。 屯田孙侍御潇湘夫人。久痢不止,口干发热,饮食不进,犹服香连等药,完谷不化,尚谓邪热不杀谷,欲进芩连,数日不食,势甚危迫。余诊之,脉大而数,按之极微。询之小便仍利。腹痛而喜手按,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小便利则不热可知,腹喜按则虚寒立辨。亟进附子理中汤,待冷与服。一剂而痛止,连进一十余剂,兼服八味丸而康。 (《删补颐生微论》卷四) 荔翁尊堂,年届六旬。初发寒热,疏散不解。越日头颅红肿,渐及面目颐颊,舌焦口渴,发热脉数。予视之曰:“此大头时疫证也,东垣普济消毒饮最妙。”翁云:“家慈向患肠风,体质素弱,苦寒之剂恐难胜耳。”予曰:“有病当之不害。若恐药峻,方内不用黄连亦可。”市药煎熟。仅饮一杯,旋复吐出。病人自觉喉冷,吸气如冰,以袖掩口始快。众见其拒药喉冷,疑药有误,促予复诊,商欲更方。细审脉证,复告翁曰:“此正丹溪所谓病人自觉冷者,非真冷,因热郁于内,而外反见寒象耳。其饮药旋吐者,此诸逆冲上,皆属于忙也。如盈炉之炭,有热无焰,试以杯水沃之,自必烟焰上腾。 前治不谬,无庸迟疑。”今将前药饮毕,喉冷渐除。随服复煎,干渴更甚,头肿舌焦如前。荔翁着急,无所适从。予曰:“无他,病重药轻耳。再加黄连,多服自效。”如言服至匝旬,热退肿消,诸恙尽释。可见寒热真假之间,最易惑人。若非细心审察,能不为所误耶。 (《程杏轩医案初集》) 一儿四岁,泻久不止,每日夜必数次,间发潮热,作渴唇红,而貌羸瘦,其腹如鼓。喜其善饮,故可治耳。若竟投诃果,必致不救。丹溪云:“善食而瘦者,此胃中有伏火,易于消化也。”此儿平日善饭,且系疳火作泻,如用木香、肉果等类,反助其火,则清纯中和之气,变为燥热燔燎之症,火愈甚,则泻愈迫矣。予先用化食消积药,次投以平胃散,加黄岑、黄连、白术、神曲、麦芽,二剂而泻减,后以五疳九调理而愈。此乃实症似虚之侯,切勿防其慢惊而投温补之剂也。 (《医验大成·泄泻章》) 李中梓云:“夫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虽在庸浅,当不大谬。至如至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转伤。当斯时也,非察于天地阴阳之故,气运经脉之微,鲜不误者。”“大抵症之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脉辨已真,犹未敢恃,更察禀之厚薄,症之久新,医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可以十全。” 华岫云谓:“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至于识证,须多参古圣先贤之精义,由博返约,临证方能有卓然定见。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矣。”(《临证指南医案》)医生若要提高识证能力,除了临床实践外,尚需向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医生请教,更重要的是多读医书,多看医案,积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除此,没有捷径可走。 (二)体会立法用药精义 历代医案众多,用一般常规方法治疗常见病,在医案中比较少见,而所记录的,大多是疑难的、复杂的、严重的和一般中有特殊性的病证。其中有与众不同的治法,简便有效的单验方,数种方法同时运用的综合疗法,药物的配伍,对某种药物独到的用药经验和古方新用等。特别要注意经过反复验证的方药,超越前人的新疗法,对疑难病证出现有新苗头的方药。 多年漏经证 唐家湾有钱连源者,为苏北永兴集人。旅沪多年,其妻年当三十二岁时,以产后失调,续患漏经证。虽所下不多,而断续不已。延医诊治,数易其医,而均无效。如此一年有余,所费颇可观。以其下血不多,或昨有而今无,或朝无而夕有,遂忿恨而绝药,于是不信医矣。年复一年,延至十二年之久,病者已四旬有四岁,而病依然如旧。……因思以单方试之,曾记《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中有地榆苦酒煎一方,姑一试以瞻其效否。因为处方如次,嘱其如法服之,每剂分早晚二次服,计四剂八服而痊。 地榆一两,陈醋六两,煎滚,再慢火熬片时。次晨空心,炖温服之。(《金鉴·妇科》)中此方醋无分量,予酌定之。) ( 《翼经经验录》) 按:本案朴实无华,对一位久治无效的病例,作者没有讲任何大道理,病因、病机、辨证一概不谈,只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