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课件4.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课件4

(三)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 开元、天宝时期边境战争十分频繁,边境战争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激起了各种反映,这引起了诗人广泛深切的关注。当时的士人热衷于从军入幕,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边塞诗人大多有过从军入幕或游历边塞的经历,如崔颢、王维、岑参、高适、李白、李颀、王昌龄、王翰、王之涣等均是如此。他们善于吸收前代文学成就,关心现实,学习建安风骨,形成了明朗刚健、慷慨激昂、意气激越、雄浑豪放的动人风格。他们擅长用七言歌行和绝句来表现边塞生活和战争,史称边塞诗派。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西川节度使等职,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乍可梅福)”。 高适的边塞诗一方面歌颂将士们安边卫国的英勇斗志,反映盛唐的时代风尚;一方面表现战士的艰苦生活及对士卒疾苦的同情,揭露边将的骄奢淫佚,是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燕歌行》是其代表。高诗对民间疾苦也有深入的认识。高诗侧重描写现实,或者可以用现实主义倾向来概括;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诗风较为朴素,在豪放奔放的感情中有苍凉悲壮之音。岑参的诗好表现塞外变幻的风光和壮烈的征战。想象丰富,有奇气,热情奔放,急促高亢,笔法多变化,或可以说以浪漫主义为其主要倾向;他又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多景物描写,色彩绚烂,笔力瑰丽雄奇,反映生活面更为广阔。 (四)盛唐其他诗人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做过江宁丞。王昌龄虽考中进士,但仕宦方面很不得意,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做很小的官。安史战乱时期,王昌龄从龙标回乡路过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但被杀的原因不明。据说后来闾丘晓也犯了罪,河南节度使张镐要杀死他,他哀求说:“我的父母年岁已经大了,请不要杀死我吧。”张镐说:“你杀了王昌龄,他难道就没有父母吗?”结果还是把他杀了,说明当时很多人都是同情王昌龄的。王昌龄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七绝圣手”之誉。他留下一百八十多首诗,其中七绝占七十五首,五绝十四首,绝句的比重很大。 “旗亭画壁”(王昌龄、高适、王之涣)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日”是对爱情的觉醒;“凝妆”(严妆)是对欣赏的期待; 而“上翠楼”常常意味着一种向外的追求。(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诗说的是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班婕妤才德姿容兼备,开始很受宠爱,但后来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就冷落了她。为了避免赵家姐妹的嫉妒陷害,班婕妤主动请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传说她曾写过一首《怨歌行》(《团扇诗》)。王昌龄的这首诗写的就是班婕妤在长信宫寂寞孤独的生活。 附录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啼”一是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口角啼血,一是屈原“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龙标在今天湖南省的黔阳县。五溪是雄溪、樠溪、潕溪、酉溪、辰溪,在今天湖南和贵州交界的地方,说道五溪,给人的联想就是很荒远的地方。这首诗里的夜郎在今天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 七绝只有四句,在这么短的诗中要传达出感发的力量,就必须注意感发的形成,也就是内在感情和外在形象的结合问题。由心及物是“比”,由物及心是“兴”。王昌龄的 《长信秋词》是“比”,是他内心先有怨情,然后假借着团扇、寒鸦、日影这些形象把怨情表现出来。诗未尝不好,但有一种“做意”,有思索和安排,是作者有心在“作”。而真正第一等好诗则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的,如李白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方面可能就是当时现实的景象,他果然看见杨花落了,果然听见子规啼了,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光阴消逝了,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随着光阴的消逝而离去了。明月长风,飞动高远,李白最善于运用这些大自然的景象,非常自然地形成一种对读者的感发力量。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立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一) 琵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