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筋》治筋痹法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枢经筋》治筋痹法浅析

《灵枢.经筋》治筋痹法浅析 (圈川中《gt;1999年(第l7卷)第3期 J卜/z《灵枢.经筋》治筋痹法浅析 310009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灵枢筋痹针灸疗法理论探讨 便枢?经筋)对十二经筋痹证的治疗均 采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方 法,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这种治法,将有助于 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笔者就个人研习古籍所 得,结合临床治疗筋痹的点滴体会,对此作一 粗浅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1关于墙针劫刺 历代医家大多认为燔针是火针之别名,如 元?杜思敬(济生拔萃)和明-杨继洲lt;针灸大 成,皆日:火针,一名燔针.清-郑梅涧 C重楼玉钥)日:火针者,即古人之燔针也. 清-张志聪lt;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对燔针劫 刺解释日:燔针,烧针也.劫刺者,如劫 夺之势,刺之即击,无迎随出入之法.似乎 也是指烧红针体后速刺的火针法.考火针与燔 针之名,古医籍中最先提及者,当推lt;内经). 慢枢-官针)日:蜱刺者,刺燔针则取痹 也.辟,《玉篇)日:火入水也.婶刺当是 指烧针后再刺,即火针.但此处燔针.笔 者以为并非指针法,而是取燔字本意以解 释蚌刺.燔,lt;玉篇)日{烧也.说明蚌 刺是烧针而刺以治疗痹证的方法.lt;素问-调经 论)日: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 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婶针,药 Rs1.遗. z 熨.此处又同时提及了燔针与熔针,指出病 位在筋者.当据其缓急不同而调治其筋,如表 现为筋急,则治之以燔针;病位在骨者,当依 其寒热不同而调治其骨,或蟀针或药熨说明 燔针与辟针是两种不同的针法.其所治病证不 同,筋病者宜施以燔针.骨病者宜施以蚌针. 明?张介宾lt;类经)日:燔针,烧针也.劫 刺,困火气而劫散寒邪也.劫.迫也.《淮南 子?精神训)日:不可劫以死生.高诱注日: 劫,迫也.劫刺,当是指以温热之气迫使寒 邪消散的刺法.(类经)又日:燔针者.盖纳 针之后,以火燔之使烂也.此言婶针者,用火 先赤其针而后刺之,不但暖也.寒毒固结.非 此可,但病有浅深,故圣人用分微甚耳 进一步说明燔针与烨针是两种不同的针法,高 明的医生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不同而分另0施 用,病位浅者施以燔针,病位深者施以婶针. 明-吴盥lt;针方六集)对燔针作了更明确 的解释: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烂耳, 不必赤也.意指燔针是进针之后用火烧针使 暖,不需要烧红针体,有似目前施用的温针 法.由此可见,火针与燔针皆是用火烧针以治 疗痹证的方法,但两者井非同一针法,对筋痹 之证更偏于使用进针后用火烧灼针柄的燔针 虚气滞腹胀(66条).方中既用厚朴行气除满, 又用人参,炙甘草缝脾益气补泻同用,以收 补而勿查,消而勿伤之效. 5润燥共济相得益彰 燥可击湿,湿可润燥,刚柔相济,相 得益彰.方如炙甘草汤,主治心阴心阳两虚所 致咏结代,心动悸之证(182条).方中在 补益心脾的基础上,以姜,桂,酒等辛温之品 与甘润滋阴的地黄,麦冬,阿胶,火麻仁相 伍,既可温而不燥,亦能使气血流畅,脉道通 利,共收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又如竹叶 石膏汤,治热瘸后余热未清,津伤气逆之证 (396条).方中温燥之半夏得麦冬,石膏之凉 润,降逆而不化燥,石膏,麦冬得半夏之温, 睫其凉润不致滞邪,此润燥相济,互佐互甩, 共奏清热养阴,和胃降逆之功. 法,隋?杨上善lt;黄帝内经太素)日:十二经 筋,感寒湿风三种之气所生诸病,皆日筋痹, 筋痹燔针为当,故偏用之.临床治疗筋痹, 常选取病变局部及其邻近部位腧穴,采用进针 得气后在针柄上加艾绒或艾条施灸的温针法, 大多可取得较好疗效. 2关于以知为数 对以知为数的理解,历代医家亦不尽 相同.lt;黄帝内经太素)日:以知为数,所以 惟知病差为针度数,如病筋痛,一度劫刺不 差,可三四度,量其病差为数也.即治疗筋 痹时,针刺次数的多少应以疾病获得痊愈为限 度,燔针劫刺一次不愈者,可再刺,直至病愈 为止.lt;类经)日;以知为数,知其气至为度 也.即治疗筋痹时,针刺的深度当以得气 为限,这种得气感可以是患者在病变部位感觉 到的酸,麻,胀,重感,也可以是术者指下感 觉到的沉,紧,涩,.滞感.(黄帝内经灵枢集 注)日:知者,血气和而知其伸舒也.筋痹 之证,临床除表现为肌筋挛急疼痛症状外,大 多还伴有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如屈伸旋转不 利,起坐行走困难等,治疗时应以达到气血调 和而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为针刺次数的限 度.知,(磅熙字典)日:觉也.叉日:愈 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数,(康熙字典) 日:计也.叉日:计之有多少日数.因 此,从字面上理解,以知为数既可解释为 针刺的深度以术者或患者有得气感为计,也 可以解释为针刺次数的多少以达到病愈为 计从临床的角度看.筋痹之证,其病位多 在筋肉分理之间,气至则已达病处,不可再行 深刺,以免刺伤骨骼.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