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效生成尚需中庸之道
有效生成尚需中庸之道
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作如下阐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是因为课堂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这一论述,恰当地提出了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课堂中的生成性。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老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动态生成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有价值的意义。
1、重视质疑,抓住生成点。教师可以在课文上完后,让学生再次质疑,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接”,也可以“抛”:可以在接受有价值的提问后,再把问题抛还给学生。如在《带刺的朋友》一课的学习接近尾声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有点不明白,明明刺猬偷了小作者家的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偷’,可作者为什么还称它为朋友呢?甚至在大黄狗被它刺伤之后,不但不恼,反而大加赞赏呢?”面对这一问题,老师首先肯定提问者的智慧,然后抛出“绣球”:“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刺猬偷枣是小偷吗?大黄狗被刺伤,小刺猬该罚吗?”于是,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小刺猬偷枣是为了找粮食、求生存。是靠劳动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不是说劳动最光荣?”“小刺猬在偷枣时的行为充满了智慧和美感,根本不能与丑恶的偷盗行为相提并论。”“是大黄狗首先侵犯了小刺猬,小刺猬刺伤它完全是正当防卫。”“这么聪明、可爱的小刺猬谁不爱呢?当然是我们的‘朋友’了!”学生的精彩作答,不仅很好地解答了之前学生的疑问,又完全契合文本的价值,为理解课文主旨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2、适度拓展,找准生成点。这一点是我们经常在做,也是易于操作的。阅读文本,需要我们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更要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声。对文本的补白便是一种简明有效的方法。如对省略号的解读、角色的换位体验等。在《给奶奶送阳光》一课,教者针对文中主人公鹿儿将阳光裹进衣裙,要送给久病在床的奶奶时,进行以下的练习:
师:现在,鹿儿们,站起来,一起来将阳光包起来!
生:(纷纷紧紧地裹住,煞有介事。)
师:(相机采访学生)鹿儿,你为什么将衣裙包得这么紧?
生:我怕阳光会从里面跑出来。
生:我想让奶奶看到我送给她的阳光,身体赶快好起来!
生:我要给奶奶一个惊喜,不包紧了,我的计划也许就会落空了!
师:我还听到你一边包,一边小声嘀咕着,你在嘀咕什么?
生:我说:阳光阳光,你要乖乖待在里面,我要带你去见奶奶。
生:我说:太棒了!这么好的阳光,奶奶看到了,身体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这一拓展,看似不经意的问答,却非常生动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文中鹿儿对奶奶的爱,与奶奶的骨肉亲情溢于言表。同时这一拓展还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为后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基础。
其实,追求生成的方法还有许多,总的来说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也因课前的“预设”而异。
把握生成,理不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营造一种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和谐、开放。学生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