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论文:让人文性工具性相得益彰.doc

小学语文论文:让人文性工具性相得益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让人文性工具性相得益彰

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让人文性与工具性相得益彰 【背景扫描】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性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以至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学生成了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木偶。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执不休。 工具论者从语言的工具性推及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思想、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储存传递信息的工具,并因此将语文定位于工具学科。 人文论者认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是站在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 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处:工具论仅把语文作为工具手段,忽略了语文的本来价值,忽略了语文的多重功能;人文论则是以语文学科去附会“人文性”,使语文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现象描述】 1、传统的“四鸭式”教育。 相当一部分学校,一切“围着升学率”、社会、学校、家长、教师进行的急功近利式的教育模式,有人戏称是“四鸭式”教育:学生来校就赶“鸭子”进教室、课堂中将知识填“鸭子”、一阶段便开始用各种试题考(烤)“鸭子”,学生失去了在自然常态下的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许多孩子眼中缺少了“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的大自然赐予人类美丽的颜色,而更多的是学会观察老师的脸色,(很遗憾的是许多老师的脸色是菜色)最后,孩子的成了缺乏创造思维和个性无法张扬的板“鸭子”。 2、不应忽视热闹背后的肤浅。 一节关于“蝴蝶”的语文课。开课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到校园内采集蝴蝶标本,观察蝴蝶形状。20分钟后,学生回到了教室,“翩翩起舞”。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蝴蝶,还有嬉闹,课堂热闹极了。一堂课,就这样在喧嚣中过去了。听课者一头雾水。 3、“自主”下的放任自流。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则简单化地理解,一味地重“放”轻“导”,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等。 4、“沉寂”不要让思维静止。 一位教师教学《雪被子》最后一段,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个语段的有关词句后说:“小朋友,如果老师让你们表演,想想该做什么动作?请你们前后四人合作,想一想、做一做。” 四个小朋友顿时来了劲,却不知怎么合作,有的看课本,有的坐着不动,有的举起双手左右摆动几下,表示“小麦苗在蓝天下跳集体舞”……持续了几分钟,原有的现象仍旧没得到改变。课文这么美的画面、这么富有情趣的意境却在机械、呆板的“合作”中荡然无存。 【触动心灵】 长期以往,课堂自身要么和外部生态系统严重割裂,直接造就了一个极为封闭 “花盆环境”的课堂,因为封闭,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信息之间的交流缺失了活力,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要么直接形成了看似自主却是自流,看似热闹却是吵闹,看似课改却是改课的课堂。目前,有些教师大声疾呼:语文课已经没有了“咬文嚼字”,语文成了其他学科的伴娘。语文课还不如回到“解放前”。我们的语文课正在遭受着一场严重的“环境污染”。 难道伴随着这些天真烂漫的“祖国的花朵们”的童年语文课只能是这样的“污染课”? 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还谈何而在? 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分通俗、民族、美声和原生态几种唱法参加。其中,原生态成为比赛。 二、从“简化教学手段”字入手,构建生态语文的课堂。 简简单单才是真,构建生态语文的课堂“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一位老师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我看到了这个“简”字的精髓。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非常简明清晰。教师执教第一课时,解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清课文主要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精读描写“冬天”、“春天”的海的段落,读中品悟,读中感受;教学生字,书写生字。 都说自从“电”闯入语文课堂以来,语文课堂就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但是语文课基本的教学手段慢慢在被遗忘。拿阅读教学来说,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语言的内在精神,使学生文本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 在这位老师的这节课上,语文课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基本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从中我学到了——扣读导读,读中见悟。 另外,这位老师在短短的课堂里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冬天的海”时,教师在让学生品读的基础上扶一扶,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反复品读感受,而在教学“春天的海”时,老师让学生用“你最欣赏那些词句”,引导学生自己来用找关键词语体会的学习方法,另外,老师还提示学生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冬天”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