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构建趣味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生互动,构建趣味课堂

师生互动,构建趣味课堂 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实验小学 孔祥顺 趣味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以我在 “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为例,浅谈如下: 清晨第一节课学生刚进入课堂,有些同学还有小动作,我首先设计一个游戏,以趣味引入引导孩子们静下心来进入状态。 师:请同学们举起左手来数手指,从大拇指数到小指后再从新开始,以此类推。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就快速的找数字所对应的手指。 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迅速进入角色。 师:仔细听清数字:3、5、6、8(学生快速的找到了相对应的手指),那么19、26、34、56呢? 大部分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数字所对应的手指。 师:那么请同学们也出几个数字看看老师能不能快速的找到数字所对应的手指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想到的数字,从一位数到几十的数,老师都快速的找到了数字相对应的手指。学生十分惊奇! 师: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老师的这一本领呢?那就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课题) 简单的趣味互动,快速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良好的课堂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学生带着疑问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后续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获取和老师一样“神奇”的本领,一堂课基本上有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在随后的“余数”教学中,我设计了3人为一小组,为他们准备了一些塑料花瓣,来感知余数的产生。 师:请每一小组同学首先拿出6朵小花来,由小组长给本组同学平均分,看每人能得到几朵,会不会出现剩余?(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生:每人各分得2朵花,没有剩余。 师:你能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刚才分花的过程吗? 生:6÷3=2。 师:请每一小组再拿出7朵小花来,由小组长再分一次,看这一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生:每人得到2朵,小组长手里还剩余1朵。 师:剩余的1朵还能再平均分吗?? 为什么? 生:不能,剩余的1朵平均分不够分了。 师:那么这里剩余的“1”我们就把它叫做余数。 课本上学生分草莓的情境图较抽象概括,学生通过图例往往难以准确理解“余数”的含义,我们这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分配,小组内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在分配中切实感受到了余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了余数不可再平均分的原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得以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度,相比较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疑生动许多。 ???? 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后,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已有了大概的认识,初步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产生和计算,但对于应用却缺乏相关体验,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动手动脑的互动环节, 师:老师这里有15块糖,请你上台对这些糖任意的进行平均分,只要产生余数,你就可以拿走余数所代表的糖。 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这时指三名同学上台动手分糖。 生1:平均分成每3块一组(边说边动手分) ?????算式是15÷3=5(组) 师:这时没有产生余数呀,所以你不能得到糖。 (学生恍然大悟,其他学生再次举手) 生2:平均分成每4块一组(边说边动手分) 15÷4=3(组)…… 2(块), 师:这时的余数是2,请拿走两块糖。 学生兴高采烈,拿走了两块糖,这时我补齐15块糖。 师:他拿走了2块糖,还有没有同学能拿走更多的糖呢? 生3:平均分成每6块一组。 (学生拿走糖后仍然补齐15块糖) 师:刚才同学们拿走了1块、2块或3块糖,想一想怎样平均分可以拿到最多的糖呢? (学生纷纷思考,动手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生4:平均分成每8块一组,算式是15÷8=1(组)……7(块)(上台拿走7块糖)   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示祝贺。   通过分糖的互动游戏有效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总数怎样平均分成产生最大余数的情况补充完整。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在我初上讲台之时也常常抱怨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交头接耳屡禁不止,常常对此一筹莫展,总以为是学生身上出现了问题。回顾那时候的我不觉感叹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我们不能指望只有几岁或十几岁孩子像高中生那样安安静静,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构建能力,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教授给学生,构建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充满趣味性的课堂。 2014-07-02??人教网 ?下载: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