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
根据分子存在的对称性,用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反应合成制得。 特点:有些分子的对称性不明显。 举例: 分子对称法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例 1 雌激素类药物已烯雌酚、已烷雌酚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例 2 肌肉松弛药肌安松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3,4-二苯已烷双-对三甲基季铵二碘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例 3 抗麻风病药氯法齐明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 药物分子中具有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也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追溯求源法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追溯求源法适合于分子具有C ≡C、C=C、C-C键化合物的合成设计,如环已烯为目标化合物时,从脱水反应的追溯求源思考方法,可以想到其前体化合物需为环已醇;若从双烯的逆合成考虑,可以想象到其前体化合物为丁二烯与乙烯通过Diels-Alder反应得到。 设计 化药工艺路线 谢 谢 制药工艺学 王 娟化工学院制药教研室 第一篇 化学制药工艺 第二章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第三章 化学制药的工艺研究 第四章 手性制药技术 第五章 氯霉素生产工艺 第六章 紫杉醇生产工艺 第七章 头孢氨苄生产工艺 第八章 氢化可的松生产工艺 第二章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2.1 概述 2.2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 2.3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 2.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 3. 新药研究方法 4. 仿制新药研究方法 5. 实例 概述 化药工艺路线 1)全合成: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 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药物。 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药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3)工艺路线:具有工业价值的合成途径。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 概述 化药工艺路线 基本概念 1)化学合成途径简单,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收率高); 2)需用原辅材料少且易得,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以较纯的形式分离出来,质量合乎要求的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 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制备;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概述 化药工艺路线 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 1)经过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优选出最佳的有效的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创新药物首先要找到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人们不能凭空想象设计新型药物,而是以活性化合物为样板进行改造、修饰而得,这一样板化合物叫先导化合物。 概述 化药工艺路线 新药研究方法 2)对有开发前景的有效化合物,进行深入的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药理学研究,化学稳定性研究和药物剂型、生物利用度等药剂学研究。 特点:该阶段只讲究速度,忽略经济。 3)当新药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优良的性质后,开始加紧生产研究,确定生产规模,确定工业化生产路线。 概述 化药工艺路线 1)药理和临床试验情况: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其特点、临床效果、适应症等; 2)药物剂量、剂型、用法和贮存等; 3)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确证其化学结构的试验数据、图谱,对图谱的解析及有关资料; 4)该药物的设计、试制有关资料,各种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包括有关原辅料的制备和来源; 概述 化药工艺路线 仿制新药研究方法 5)有关各步化学反应原理、影响因素、操作方法和技术设备条件,尤其对高温、高压、高真空、冷冻等技术设备的特殊要求; 6)原辅材料、中间体和产物的理化性质、化工设计所需常数以及易燃、易爆、剧毒和“三废”治理等有关材料的收集,必要时应列入工艺研究计划内进行试验; 7)产品质量标准和分析鉴别,以及原辅材料和中间体规格、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3.doc
- 入党志愿书填写说明2011.11.29.doc
- 在预设与生成中提高教学能力.doc
- 英语背诵佳句.doc
- B1-18工程变更单.doc
- 2012年制药专业微生物课后练习二次修改版.doc
- 小四奥数排列.doc
- 2010年“迎新”篮球赛活动方案.doc
- 感动“企业文化”的力量.doc
- 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试卷4.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