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日语音韵、词汇、语法体系影响.docVIP

汉语对日语音韵、词汇、语法体系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对日语音韵、词汇、语法体系影响

汉语对日语音韵、词汇、语法体系影响   摘要:在有关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研究分析方面,一般集中在日语对汉字的吸收运用,其实除了文字之外,汉语对日语音韵、词汇、语法体系也有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古汉语音韵、构词法、文法方面探究日语语言是怎样成体系地吸收汉语的要素,从而促成了日语的发展以及现代日语的形成。   关键词:音韵;构词法;文法;体系;影响   作者简介:王洋,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长年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在日语语法学、词汇学、日语句型、日本文化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出版有32万字的专著『实用日语句型』,发表了有关日语形容词研究的系列论文,另外在汉英语比较研究、日英语比较研究、日本文化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发表。   1,汉语音韵对日语音韵体系的影响   1.1,日语中拨音、拗音、促音、长音的出现。日语本来的音韵体系比较简单,平安时代中,只有“伊呂波歌”上的47个音节加上20个浊音。每个音都是由一个辅音因素和一个元音因素组合的音节。如;か(ka)き(ki) く(ku) け(ke) こ(ko), 或者是只有一个元音因素的音节,如:あ(a)い(i) う(u) え(e) お(o)。   汉语的音韵体系却要复杂的多。汉语虽然也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但是汉语的韵母是复韵母,有韵头和韵尾。现代汉语的韵头有三个:[i][u][ü](如:家〈jia〉,瓜〈gua〉, 雪〈xüe〉),韵尾有四个[ī] [u] [n] [?]:(如:菜〈cai〉,周〈zhou〉,陈〈chen〉,程〈cheng〉)。七世纪左右的汉语韵尾还要多四个: [m] [t] [k] [p], 如:(以下古汉语的拟音根据王力《汉语史稿》标出) 三〈sam〉,日〈n?ǐět〉,白〈b ?ek〉,法〈fǐw?p〉。   日本人在模仿汉语字音的过程中,为了忠实译出汉字的韵头和韵尾,使日语的语音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1.1.1,韵尾 -m –n 译成“ん”,日语中出现了拨音。万叶假名和伊呂波歌中都没有“ん”,可见日语中原本没有“ん”这个拨音音素。所以,古时最初日本人音译古汉字时,用“ま”“な”两行的假名来表示汉字的韵尾 -m –n。如:三〈sam〉→サム,信〈sǐén〉→シナ,钱〈dz ?ǐ?n〉→ ゼニ。再到后来,逐渐把它们都译成了サン、シン、ゼン(汉语中的[n] [?]也合流为[n],不再区别)。也就是说,为了音译汉字音,日语出现了拨音“ん”。 “ん”的字源是“無”。   原先日语发音体系中没有所谓的“音便”现象,现在日语中的“音便”,如“飛んで”“読んだ”在古日语中是以“飛びて”“読みた”的形式出现,只是在模仿了汉语,有了“ん”这个发音之后,才变成了“飛んで”“読んだ”。   1.1.2,汉语韵尾 -p -t -k译成“フ、チ、ツ、キ、ク”,日语中因此出现了促音。中古汉语有许多入声字。入声字是一个很短的音,韵尾用-p -t -k 把气流突然堵住。由于日语基本上是一个开音节语言,日本人将这些辅音韵尾加上一个开音节以元音读出来。基本规律是:(以下古汉语注音根据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拟音标出。)   -k 读作 ク、キ 如: 薬〈iak〉→ ヤク   敵〈d ?iek〉→テキ   -t 读作 ツ、チ 如: 越〈ǐw?t〉→エツ   八〈p?t〉→ ハチ   -p 读作 フ (后读为“ウ”,发展成长音) 如:法〈fǐw?p〉→ハウ→ホウ   当两个汉字组成的词的前一个汉字是入声字,后一个字是清辅音时,便发生了促音。如:   佛教〈b ?ǐu?t kiau〉→ ブッケウ →ブッキョウ   日本〈n?ǐět pu?n〉 →ニッポン   1.1.3,-? -u韵尾译成“イ”或“ウ”,日语中出现了长音。   定〈d ?ie?〉→ヂヤウ→ジョウ   桑〈sa?〉→サウ →ソウ   刀〈tau〉→タウ→トウ   流〈lǐ?u〉→リウ→リュウ   1.1.4,-I 韵尾译成“エ”段长音或“イ”。   西〈siei〉→ セイ . サイ   外〈?ai〉→ ガイ   本来日语和阿尔泰语一样,没有两个元音连在一起的现象,但由于音译汉字,韵母〈ai〉〈?i〉之类的汉字使日语也出现了大量的元音连读的现象。如“大(dai)”“来(rai)”“回(kai)”“類(rui)”“堆(tsui)”等。 日语中的“イ音便” “ウ音便”也是在元音连读现象影响下产生的。如:急ギテ→急イデ(isoide)。   1.1.5,在音译汉字的过程中,一部分韵头为-i汉字译成了拗音。   居〈kǐo〉→キョ   朱〈t?ǐu〉→シュ   略〈lǐɑk〉→ リャク   流〈lǐ?u〉→ リュウ   综上所述,为了借用汉字字音,直接引进汉语词汇,日语中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