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浅析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摘 要: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优化质疑环境,营造“敢问”氛围;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质疑能力;三、教会学生质疑,培养质疑思维品质;四、通过榜样激励,引导学生“想”质疑。
关键词:质疑;政治教学;能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那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榜样激励,引导学生“想”质疑
1.以教师自身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做勇于质疑的典范。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解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问。例如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可这样设疑:人民与公民、权力与权利的区别是什么?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2.以名人为榜样。中外有许多名人善疑的例子,对学生敢于质疑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积极引导。比如,《怀疑与学问》中有戴震幼时读书善疑的例子:“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又如,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二、优化质疑环境,营造“敢问”氛围
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为唤醒学生质疑能力提供“催化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竞相提问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的学生会大大增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1.在传统教学观念看来,课堂上学生是不能随便质疑的,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有“二怕”。一怕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和形象,导致不敢鼓励学生质疑,甚
至是压制学生质疑。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原则,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创设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积极主动的求知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质疑”的思想不断强化,允许学生“无中生有”、“有中生异”、“异中求新”,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2.教师要晓之以理,让“质疑”的观念深入人心。人的行为总是受意识支配的,敢于质疑亦如此。因此要先让学生明了质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问,有问也必有思,有思也定有所得。“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这一观点提示了“疑”在学习中的地位。
3.要营造民主、互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把所学的政治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如讲“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时,可组织学生观看“中菲黄岩岛之争”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热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质疑能力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
如讲“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立场是什么”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我国为什么派渔政、海监公务船去黄岩岛?”“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为什么要行使否决权?”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示下,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政治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时政性强。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学习和探究,围绕提出建议、举例说明、提出对策等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设疑设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因此在课堂中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要鼓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潜能生”发展.doc
- 浅析“概论”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现状.doc
- 浅析“眼球经济”对创意产业影响.doc
- 浅析“示范”在广播操教学中应用.doc
- 浅析“腰”在舞蹈当中重要性.doc
- 浅析“订单”模式中英语教学改革困难及对策.doc
- 浅析“读——思——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doc
- 浅析“钓鱼执法”社会危害与防范对策.doc
- 浅析“马太效应”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及教师之应对.doc
-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象征.doc
- 储能系统安全管理技术在储能电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报告.docx
- 储能系统安全管理技术在储能电站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报告.docx
- 储能系统安全管理技术在储能电站的储能系统与电力调度互动研究与应用报告.docx
- 元宇宙2025:虚拟现实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应用中的应用开发与技术创新报告.docx
- 元宇宙2025:虚拟现实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开发与市场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焊管项目建议书.docx
- 元宇宙场景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报告.docx
- 2023年宁波舜丰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元宇宙场景构建2025:游戏产业的创新开发与市场分析报告.docx
- 元宇宙场景中虚拟现实与虚拟现实教育市场潜力与发展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