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清坳陷东部烃源岩及其生排烃作用研究课件.ppt

临清坳陷东部烃源岩及其生排烃作用研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清坳陷东部烃源岩及其生排烃作用研究课件

临清坳陷东部 烃源岩及其生、排烃作用研究 课题第二阶段进展汇报 ? (2001年3月-2001年8月) 《临清坳陷东部烃源岩及其生、排烃作用研究》课题组 汇报提纲 ? 一、工作概况 ? 二、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 ? 三、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四、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分析 ? 五、未熟-低熟油成因研究 ? 六、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 七、主要结论与认识 ? 八、存在问题与今后工作计划 一、工作概况 主要工作量 重新厘定岩石分类描述方法,提出研究区显微组分分类,初步总结烃源岩系的生烃条件和变化规律 建立了烃源岩分类图版,以烃源岩生烃潜力变化为主要依据,阐述了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象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信息,描述了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及有机质热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对油气发生的控制作用 从未熟-低熟源岩生烃组分及其演化、可溶有机质转化、富硫分子生烃模式方面,提出了未熟-低熟油形成机制 从反应动力学角度,描述各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与第三系未熟-低熟油产生强度的变化趋势 烃源岩岩石学特征 ? 岩石学分类命名 ? 岩石中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分布 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 显微组分分类命名 ? 显微组分分布 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成熟度 沙一段和沙三段69个样值统计:Ro0.3%的样品17件,占25%;Ro0.3-0.4%的样品47件,占68%;Ro0.4-0.5的样品5件,占7%;Ro0.5%的样品数为0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 总有机碳(TOC) ? 氯仿沥青A ? 总烃 ? 生烃潜量 有机质丰度及其变化 有机质丰度及其变化 有机质丰度及其变化 有机质类型及其变化 有机质类型及其变化 有机质类型及其变化 有机质类型及其变化 有机质类型及其变化 氯仿沥青A族组成 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 未熟-低熟油的生物标志 富硫大分子与烃类的生成 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 未熟-低熟油的生物标志 富硫大分子与烃类的生成 富硫大分子生烃转化机理 含硫大分子影响下的未熟-低熟油发生轨迹 有机质丰度及其变化 有机质丰度及其变化 有机质丰度及其变化 生烃区间发散,以低的最大生烃率对应的氢指数为特征(9-281 mg/gTOC),同时,在生烃演化末期(90%生烃率时)活化能骤然增大。 Ⅲ型烃源岩 沙一段 Ⅰ型、Ⅱ1型为主,富腐泥物质,较多类脂组分,活化能较大幅度降低;高氢指数,强生油趋势 Ⅰ型、Ⅱ1、Ⅱ2型烃源岩频繁交替,其中Ⅱ2型源岩占所测样品一半。油气兼生的倾向明显。 样品为Ⅲ型烃源岩,其中惰质组分含量较高,占有机质的16%,生烃活化能偏高 沙三段 沙二段 沙四段 所测样品为Ⅲ型烃源岩,与沙二段相比,原始沉积环境还原性相对较强,源岩活化能、反应温度相应偏低 层位差别 德南洼陷 沙一段以Ⅰ型、Ⅱ1型烃源岩为主,沙三段以Ⅱ型源岩为主,壳质组分含量高,活化能与生烃门限反应温度最低。沙一段源岩氢指数明显大于沙三段。 源岩类型多变,Ⅰ型、Ⅱ1型烃源岩与其它洼陷的相比,活化能大多偏高,生烃起始温度也偏高,源岩中壳质组的相对含量则呈最低值。 沙一段、沙三段所测样品均为Ⅱ1型烃源岩,两段源岩品质俱佳,生油倾向较强,但生烃反应提前量(门限温度的降低)不明显。 沈庄洼陷 禹城洼陷 区块差别 未熟-低熟油生成趋势 壳质组相对含量与活化能关系图 未熟-低熟油生成趋势 壳质组相对含量与门限反应温度关系图 七、主要结论与认识-1 采用“成分命名法”,将研究区烃源岩划分为六种类型和近50种岩石。按单种岩石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五种岩石依次是灰质泥岩,含粉砂质灰质泥岩,含腐泥质泥灰岩,含灰质砂质泥岩和含粉砂质泥灰岩,这些岩石可能是研究区主力烃源岩。 七、主要结论与认识-2 沙一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即腐殖腐泥型为主,腐泥型(Ⅰ)也接近15%,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最好。沙三段厚度大但有机质类型变化较复杂,总体上以Ⅱ型占优势,且Ⅱ1型和Ⅱ2型约等量。沙二段、沙四段和孔店组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都表明这些层位的生烃潜力有限。石炭二叠系有机质类型基本属Ⅲ型,有机质集中、量大,总生烃量值得重视。 七、主要结论与认识-3 沙河街组生烃母质主要为腐泥无定型体,以腐泥基质和矿物-沥青基质最多;壳质组分含量较高,多具有明显的微生物降解特征;腐殖条带或碎屑分布普遍。部分含钙质泥岩乃至泥灰岩含陆源碎屑物少,钙质生物碎屑较多。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多为无结构镜质体条带和碎屑(60-80%),部分样品腐泥组分和壳质组分含量高达10-30%;富氢镜质组分占有较高比例。 七、主要结论与认识-4 沙河街组Ro值普遍较低,多处于未成熟-低熟阶段,反射率梯度一般为0.10-0.40% Ro /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