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刻画三重境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刻画三重境界

记叙文中人物形象刻画三重境界   【内容提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景物描写是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但大多数学生谈到人物刻画只会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笔者用武侠中的三重境界阐述了人物刻画的三个层次,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武侠 人物刻画 境界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景物描写   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在武侠的世界里有这样的三种重境界:第一种仗剑走天下,侠客仅凭一把宝剑便可鲜逢对手,当然这把剑必所向披靡,斩铜断铁的宝剑;第二种无剑胜有剑,侠客的武功练到一定程度,已经不需要任何武器,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第三种无招胜有招,也是最高境界,不需要任何武器,不需要任何招式,侠客便可以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其实我们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可以用这三重境界来描绘。且听我一一道来。   仗剑走天下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理描写这些人物的描写手法就好比侠客手中的那把柄宝剑。只要拥有其中的一招或者两招就能很好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点以及内心情感,使人物有血有肉。   片段1;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两斑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勒佛。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是怕人偷走似的。寥寥几笔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将一个新时期老人的精神面貌写了出来   片段2:这里上车的人很多。车又开动了,刚行驶有几分钟,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男青年旅客,在那里挤来挤去,他前边站着一位将近70岁的老大爷,挤了两下,便把那位老大爷的钱偷走了。我刚要喊,只听我身边的那位小同学大声喊:喂!谁的钱包掉地上了,前面那位哥哥拾到了!这时,那个老大爷捏了捏衣袋,发现自己掉了钱包,同志,是您拾到了我的钱包?他恳切地问,只见那位青年脸红了,吞吞吐吐地说:大爷,你的钱包......刚掉下,我......才拾到,准备还......还给您。说着便将钱包交给了那位老大爷。言为心声,在这里的语言将小偷那种被当场抓住的尴尬以及面对大爷宽容的羞愧的表现了出来。   片段3:吃完中午饭后,我趁叔叔午睡时,偷偷地走进厨房,轻轻地打开橱门,盘里还剩下不少牛肉,我用筷子夹起一块便往嘴里塞。啊,又香又好吃。我又夹了一块牛肉,突然,我想起叔叔的话,心里像15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想,完了,这下可犯傻了,要变成牛了。我变成牛以后,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还要被人骑......这可怎么办呢?想着想着,泪珠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我急忙跑到房间里,闭上眼睛,等着变成牛。过了一会儿,我忽然觉得脚有点痒,心里像拨浪鼓似的咚咚跳,莫非开始变了,我壮了壮胆,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蚊子在咬我呢!我这才松了一口气......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刻画地栩栩如生,不由让我们心生怜爱!   无剑胜有剑   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固然可以为人物刻画增色不少,可惜相较于第二层境界略显刻意。在这里我们没有直接的人物描写却将从侧面将人物特点揭示出来。   我国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文章中除了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之外,作者并没有再去写秦罗敷的语言、动作或者心理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反而是这样的一段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如痴如狂、来归相怨,皆因为罗敷之美,虽然文中未著一个美字,但人们早已很真切的感受到这一农家女子的国色天资。   《口技》中为了突出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四次提到了在场听众的凡应:演出之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以此写出了艺人在当地人心中的不同反响;场景一中听众的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再现了表演的高超;场景二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听众神情的松弛随着表演的起伏而变化;场景三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惊惶失措,以假乱真,更显得艺人的演技出众。文中不可忽视的还有首尾两次对演出道具的提及: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道具的简单正是为了凸现表演者的演技精湛绝伦,非常人可比。   在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直接写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所以小说中没有对夏瑜的真面描写,但通过刽子手和茶客却了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