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送别诗创作模式化倾向
论送别诗创作模式化倾向
摘要:送别诗在大量创作中,交际功能逐渐加强,诗歌的功能得到了全面发挥,已不仅限于“传情言志”,充分发挥了“可以群”的社会交往功能。在集体送别的创作场合下,为了应酬的需要,文士们必须储存一套可供临时发挥、及时套用的模式。送别诗的模式化倾向在初盛唐已初露端倪,这为中晚唐送别诗创作走向模式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送别诗;模式化;岑参
一、形式的模式化
西方学者往往从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范型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尽管比较机械,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启发。比如,美国汉学家斯蒂芬·欧文教授在他的《初唐诗》中评论初唐的宫廷诗,认为:“结构的各种惯例在宫廷诗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其基本结构叫做‘三部式’,由破题、描写式的展开和反应三部分组成。”[1]莫励锋先生做了更为细致的翻译:“首先是开头部分,通常是两句诗介绍背景。接着是可延伸的中间部分,由描写对偶句组成,最后部分是诗歌的旨意,或是某种使前面的描写顿生光彩的结论,有时结尾两句仅描写事件的结束。”[2]欧文教授还套用这种三部式的结构来分析唐代的送别诗,“唐代送别诗的许多惯例产生于680至710年的30年间。三部式在这类诗中十分明显。”[3]以所谓的三部式来概括初盛唐的送别诗,显然有削足适履之弊,但若考察岑参的送别诗则不失一种较为恰当的方法。
(一)三部式。即开篇点明送别之情;中间部分申述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在一首律诗中,即首联破题,或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物及所到之地之景物。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勉。
如《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西亭系五马,为送故人归。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
到来逢岁酒,却去换春衣。吏部应相待,如君才调稀。
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原因是送王奇光赴吏部之选。“西亭”是虢州的送客亭。“五马”的典故最早出于《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因此“五马”为太守美称。颔联和颈联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春初,并且描写了送别友人赴选之地潼关门的景色。尾联安慰鼓励友人不要因为落选而伤感。“送人赴选,满篇春色可喜,结二语增人信心,实则殊未必然,才调稀而落选者大有人在。”[4]
另外一首押“长”字韵的送别诗与此诗非常相似。《送李司谏归京(得长字)》:
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醉经秦树远,梦怯汉川长。
雨过风过黑,云开日脚黄。知君解起草,蚤去入文昌。
这首诗是送友人仕宦之作。首联“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与上一首“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极其相似,并且都出现“酒”意象。点明是为礼部尚书郎李司谏而送别。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所经之地秦树蜀山与汉水的沿途风景。尾联是送李司谏早去尚书省任郎官,饱含祝福勉励之意。把这两首诗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不仅是典型的三部式,而且其韵脚相同、意象极为相似。充分地体现了岑参探题分韵送别诗的模式化倾向。正如斯蒂芬欧文在《盛唐诗》所言“送别诗的中间对句通常描写眼前与离别情绪相关的特殊景物。但还有更自由的方式,如探究在场诸人的情绪,细致说明旅行原因,或推测未来的情况。少数习惯性的并置开始出现,如在律诗的第三联以酒与歌或离别诗相对。”[5]
(二)两部式。即一首律诗,分前后四句,截为两半。往往前四句写送人之时目前景致,引发送别之意;后四句言送别之情、别后相思。或前四句写所送之人之处境,交待分别之由;后四句表现分离意趣。
如《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
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
这首诗是送宇文舍人出为元城县令所作。前四句写送别友人时的景色,引起送别之意。用了“双凫”的典故,用双凫来比喻县令。并点明了送别的原由,是从卫河行舟赴任。并且说明了宇文舍人曾为近臣的处境以及行役时的状况。后四句用河南的县花和潼关的杨柳来暗示所到之处对县令宇文舍人的期待,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别后思念和对友人仕宦的鼓励和劝勉。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驷马应花枝,人人夹路窥。离心且莫问,春早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别君能几日,看取鬂成丝。
此诗是诗人在稠桑驿遇到同僚严武时所作。“严武为河南尹,岑参在虢州南池迎候未至,而于稠桑驿相逢喜甚,话及昔日供职左右省联接之旧情,不可复得矣。严武宜亦有作,今无存矣。”[6]诗的前四句写了送人之时的春季的景致,引发送别之情。后四句对严武位居高官为国事操劳表示倾慕和赞许。
可见,岑参的探题分韵送别诗在构思甚至语句上都出现了极为相似的情景,因而也影响到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许是因为迎来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