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糖尿病心理障碍(专科)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服糖尿病心理障碍(专科)课件

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糖尿病患者 符合重症抑郁诊断标准: 8.5%-27.3%(平均14%) 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 21.8%-60.0%(平均32.4%) 美国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 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糖尿病患者中29%具有明显抑郁情绪 糖尿病患者也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 心理情绪因素又影响糖尿病的发病 情绪创伤可诱发并加重糖尿病 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一旦患了糖尿病 患了糖尿病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 患了糖尿病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糖尿病患者生活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 (1)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 (2)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 (3) 糖尿病的治疗会受生活作息的制约 饮食和运动的控制需要极大的毅力 病情,特别是并发症对生活工作的影响 继发的性功能减退影响夫妻生活 处理糖尿病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心理控制 心理减压三疗法 糖尿病与抑郁症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抑郁症的特点 战胜自我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防治原则 (1)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防治原则 (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防治原则 (3) 坏情绪,害处多! 对于糖尿病患者身体治疗和心理干预相结合, 可以事半功倍! * 既不要对糖尿病无所谓,不控制饮食,不重视体育锻炼和 药物治疗;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终日焦虑不安,或在治 疗过程中一遇病情波动就失去治疗信心,这些都可能加重 病情。 * * * * * * * * * * * * 不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到处就医,反复化验血糖 * * 终日愁眉苦脸,整日考虑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怎么办?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前途以及家庭会有什么影响?不积极接受治疗,认为生不如死,甚至绝望而轻生自杀。最终贻误病情,还会导致抑郁症发生。患者及家人都痛苦,同时增加治疗抑郁症的费用。 * * * 陈女士称,她母亲患糖尿病10余年。今年4月中旬,她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种号称由“中国中医药研究院”推出的“虫草消渴降糖胶囊”,网站上称其能快速将血糖降为正常值,只需短期服药就能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陈女士马上为母亲电话订购了3个疗程的药。但母亲服用此药两个星期后便出现了昏迷症状,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因为停用了降糖药后导致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经医生努力抢救治疗,才脱离了危险。 想方设法希望找一名“神医”,出几帖“奇方妙药”。走了弯路,花了不少钱,结果却是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付出惨重代价。 * * * “胰岛素没有成瘾性,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能否撤掉,关键取决于病情。依赖不等于成瘾,“一打上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再也撤不下来”的说法没有道理。“药物成瘾”是指药物和躯体相互作用导致使用者的精神及生理异常,令吸食者产生难以克制的获取及连续使用的渴望,目的是为了体验这些药物产生的欣快感,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这种成瘾并非生理或医疗需要,对身心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而胰岛素严格上讲不是药物,而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维持人血糖水平的生理激素。实际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对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的1型和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对2型患者可改善自身胰岛功能,对改善病情及预后大有益处。即使长期注射,也是病情的需要。因此胰岛素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 * * 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要还要注射长效胰岛素,一天得需要注射两种胰岛素——麻烦!并且对于上班族来说,中午注射胰岛素就会让同事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预混人胰岛素是从皮下注射,需要经历缓慢吸收入血的过程,入血后还需要到达相应的组织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人胰岛素治疗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进餐前需要等待——不方便! * 让其他人看见自己打胰岛素,就等于告诉他们自己有糖尿病。这可能会带来很多“坏”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在谈恋爱时,对方可能因为担心遗传问题而影响子女的婚姻;让领导或同事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可能会耽误晋升等问题;和朋友聚餐时,在就餐前注射胰岛素会影响气氛,让朋友很反感。 * *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第二类心理障碍 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病情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满不在乎或否认自己患糖尿病 否认自己患糖尿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控制饮食。 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儿,对身体 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 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病情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 反正无法治愈,抓紧时间享受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