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一个最大“麦穗”.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撷一个最大“麦穗”

采撷一个最大“麦穗”   在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中,特级教师林春曹是一位有韧性、有味道、有思想的语文教师。我与他熟识已久,对其人、其课、其文感知甚深。为人,他朴实率真、谦逊低调;上课,他匠心独运、儒雅大气;写文,他词采斐然、精辟深邃。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轨迹。   一、他是一位有韧性的语文教师   “朝着远方的目标,坚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积跬步,难至千里。”——林春曹   林春曹老师年纪虽轻,但经历丰富,从乡村小学开始与语文教学结缘相伴,到镇中心小学以阅读教学崭露头角,再到实验小学借教学反思成名成家,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金色的麦地中,他一路阳光走来,充满锐气灵性,收获累累硕果。2008年,37岁的他脱颖而出,成为江苏省年轻的特级教师,在鲜花和掌声中,他是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路径的:“研究课堂,上好课;研究课例,写好文;研究语文,有风格。”这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教学研究的韧性,而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教学研究的韧性。这种韧性就潜藏在他对一节节语文课、一篇篇教学案例的反复斟酌之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熟悉林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他把每一节语文家常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教案写得详详细细,书上尽是圈圈点点;他把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课题来研究,追问不厌其细,反思不厌其深。   曾听他们学校老师说起过一件事,讲的是林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新买的《现代汉语词典》,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发现这本词典变得“人老珠黄”了,封面封底开始脱落,书角卷起来皱皱巴巴,内页天头地脚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批注,而且不止是用一种符号、一种颜色作了批注。原来,林老师在钻研教材,批改作业,阅读书刊,甚至和别人聊天,每有字词音、形、义上的疑惑,都会随时查阅他桌上的这本词典,严谨细致,字字计较。久而久之,这本词典就慢慢地褪色了,而他自己也慢慢地成了一本活词典。林老师就是凭着这种执著的韧性,一步一步坚地实走过来。   二、他是一位有味道的语文教师   “一位语文老师的品味,将影响孩子一生的语文品质。语文老师应该用自己独特的语文味道,来培养孩子个性化的语文味觉。”——林春曹   我认识林春曹老师,首先是从他的语文课开始的,那时他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但,素养全面,功底扎实,印象颇深。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听了林老师不少节公开课,《望月》《雾凇》《郑成功》《黄山奇松》《天游峰的扫路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上,那浑厚的男中音,流利的普通话,漂亮的粉笔字,自然生成的话题,幽默睿智的点拨,绘声绘色的讲解,无不让他的教学产生别样的“味道”。尤其是在他的阅读教学课上,总是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细细品味,他的阅读课上有三重特别的味道:一是书声琅琅不绝于耳,引导学生以声传情,读出文本中动听的味道,静态的语言文字被激活了。你听,学生们在他的阅读课上,真的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二是品味语言不断咀嚼,引导学生漫步语林,欣赏文本中芬芳的味道,油墨的书香味道被释放了。你看,学生们在他的阅读课上,时而静思默想,时而奋笔疾书。三是师生对话不断启示,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产生言语间砥砺的味道,师生的思想火花被点燃了。你瞧,学生们在他的阅读课上,俨然成了一个个语言家、思想者。   如他在执教《雾凇》(苏教版四上)一课时,循着雾凇奇观的形成过程,引导着学生在文本中边读、边画、边议、边写,就在不经意间,黑板上留下了一串词,慢慢连成了一首诗——“雾气弥漫松花江,气温下降涌两岸。银线银条银松柳,十里长堤赏奇观。”这28个字的板书,浓缩了文本的内容,揭示了表达的线索,一目了然,合辙押韵。尤其可贵的是,这幅诗化的板书,字字来自文本,词词聚焦话题,句句师生共书,自然贴切,诗意盎然。难怪有老师在听完他的《雾凇》一课之后,产生了这样的感叹:“雾凇是一幅画,是一首诗;而林老师的课,也是一幅舒展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确实,他的课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设计是那样独到,紧扣文本,品词品句;板书是那样自然,源自文本,随课而书;对话是那样精彩,未曾预约,妙语不断;教学是那样有趣,听说读写,扎实灵动。20多年来,林老师一直坚守着语文讲台,一直咬定“语言”不放松,把自己对语文的挚爱和沉思,投射在一节节的语文课中,投注在一个个孩子的发展成长中。慢慢地,他课上的语文味道,变成了一道独特的教学风景线。记得2008年特级教师评审中,在信大附小,我听到他班上的一位男孩子,这样自豪地评价他的课:“上我们林老师的语文课,那就是一种享受,你想开小差都难!”林春曹老师不仅善于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诠释语文味道,其实,他自己也是一位乐于享受语文味道的人。每有闲暇,当许多人习惯性地沉浸在牌桌、饭桌旁时,他却常常喜爱端坐在一张小小的书桌边,沏上一杯淡淡的绿茶,在幽幽的茶香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