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德修养方法及对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借鉴.docVIP

古代官德修养方法及对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借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官德修养方法及对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借鉴

古代官德修养方法及对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借鉴   [摘要]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官德的修养,而官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方法主要集中在立志、学思结合、慎独、知行合一等方面。它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加强素质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激励现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远大志向、坚持学习和思考的统一、善于自我监督、做到言行一致等。   [关键词]官德;修养方法;立志;慎独;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作者简介]李成远,中共桂林市委党校科学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3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041-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抓好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笔者認为,要提高新??期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综合水平,重视修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历史文明悠久的礼仪之邦,对于从政者历来都提倡要有良好的官德。我国古代官德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了忠君爱民、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视民如伤、举贤任能、赏罚分明、直言敢谏、从谏如流、艰苦朴素、率先垂范等方面。但是,怎样把为官从政的这些美德转化为为政者的一种自觉性和自律行为。古代的圣贤们在总结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一条根本的途径,即“修身”。他们認为做人做官首先要讲究修身,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的要求,对内可以使得家庭和睦,然后才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这些官德修养方法对如何提高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一、我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我国古代官德的修养内容极为丰富,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养方法却是最基本的:   (一)必须“立志”。古人認为“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即强调一个人一定要确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一个人一旦立了志。就要做到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动摇并以此为乐。在这方面,古代的先贤们是有许多论述和做了典范楷模的。孔子認为:“三军可???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即强调了志的重要性。孟子也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起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認为,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艰难困境中磨练出来的;只有经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磨练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而这正是一个人能够实现志向,成就一番大业的关键所在。三国蜀汉的名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志当存高远”和“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要求一个人立志应该崇高远大,而不恬淡寡欲就不能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排除杂念就做不到深谋远虑。明代的著名学者王守仁也说过,“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即認为立志是确定人生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根本,也是明确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官德的修养上,古人强调应该从大处着眼,就是出仕之初就必须先立定居官从政的志向。那就是要报效国家、造福百姓。正如孟子所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古人認为。凡是清官廉吏,不论他的官位高低,都应该是真正的“大丈夫”,都必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为百姓谋福祉、淡薄个人名利、务求高风亮节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他们的官德修养才有自觉性和持久性,才能节节升华,直达高峰。这种志向实际上道出的是做官为政的出发点问题,也是一个人出仕的动机纯不纯的问题。几千年的封建官场历史折射出这样的现实:则为公则有大志,而为私则无大志一甚至还会沦于邪念恶行。因此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就说道:“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稍。”明朝的官员学者吕坤更是深刻指出:“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清朝的学者张伯行也曾说过:“只求做官,决不能为好官”。我国历史上的清官楷模,如杨震、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岳飞、于谦、包拯、海瑞、周渭、林则徐等等,无一不是从出仕就立下了要做正人君子、终身都为国为民的宏伟志向。   (二)善于学思结合。古代圣贤们指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这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前提。孔子認为,君子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即“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一生都主张要通过学习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他指出学习必须与善于思考相结合,只学习不注重思考就会惘然,而空思考不注重学习就会变成空想。孟子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認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不思则不得”,因而,他主张要做到“存心、寡欲、养气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